多股秒涨停!消费电子行业回暖复苏,杰美特高开后秒速20%涨停,斯迪克、中石科技亦一度触及20cm涨停

来源: 金融界
2024-06-12 14:02:34

  消费电子复苏

  6月11日凌晨,一年一度的苹果开发者大会正式召开,会上苹果发布了个人智能化系统Apple Intelligence。此外,苹果还宣布Vision Pro将于6月28日起全球发售并更新六大OS系统。

  受此消息刺激,昨夜苹果股价大涨7.26%,创一年半以来最大涨幅,股价则创历史新高(复权),总市值达到3.176万亿美元,反超英伟达重回全球第二大公司。这一涨幅使苹果市值增加2151亿美元,成为世界证券史上单日市值增加的最高纪录。

  今年以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消费电子行业受益明显复苏。IDC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7.8%至2.89亿台,出货量连续第三个季度实现正增长。全球个人电脑市场也在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回暖,共计出货量5980万台,同比增长1.5%,结束了近2年的下滑趋势。

  华福证券表示,消费电子行业正处在一个短期企稳回暖和长期创新周期交汇的拐点,AI的广泛应用和 新硬件形态的探索将推动手机和PC市场换机潮,以及平均销售价格的提升。苹果开发者大会的召开预示着消费电子创新的高潮即将到来。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新进展

  明日(6月13日),特斯拉将召开2024年度股东大会,人形机器人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根据此前股东大会预告片,预计此次将披露人形机器人Optimus新的进展。

  马斯克曾在2023年股东大会预测,未来具备通用人工智能的人形机器人的需求会远远超过对汽车的需求,它的需求量可能会达到100亿台,特斯拉长期价值可能都会由人形机器人Optimus贡献。

  根据开源证券分析,按特斯拉目前所披露的信息来看,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有望在2024年三季度进行供应商定点。

  此外,日前北京小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正式乔迁北京亦庄。乔迁仪式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北京市重要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地,北京亦庄已集聚机器人生态企业百余家。下一步,北京亦庄将加快完善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谋划出台人形机器人产业三年行动计划,优化升级产业空间,加紧建设机器人检测平台、零部件精加工中心、展示中心,并于今年陆续投用;依托“产业一专班一平台一基金”机制,助力更多企业和项目转化落地。

  5月底,安徽省发布《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4月底,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多个部门也联合印发《山东省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

  上海证券认为,2024年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特斯拉Optimus今年或将完成产品定点和供应链确立,建议持续关注在人形机器人赛道持续布局的核心零部件厂商和配套高端装备生产企业。

责任编辑:常福强

  夜幕下,位于海甸岛的“天空之山”驿站和华彩·海口湾广场,灯火通明、人流如织,众多市民和游客在此消费休闲,体验滨海城市的独特魅力。冯飞在走访中了解驿站运营、商场招商及假日活动开展情况,他指出,“五一”假期旅游消费市场持续升温,是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节点。要充分结合优质文化资源,举办更多契合潮流消费的时尚活动,丰富消费业态、提质消费供给、激发消费活力,更好满足群众消费需求。

  此外,高屹还专门用半天时间集中走访困难群众。每到一家,高屹都会细心查看居住环境、生活用具,细致询问健康状况、收入来源、有无困难。听到看到大家的基本生活都能得到保障时,他非常高兴。“中国共产党就是为老百姓谋福利的。”高屹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多解难题、多办实事,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而为了简化信息,我国几乎每个县都贴有一些标签,例如扶贫开发重点县、粮食生产大县、生态建设示范县、“奶牛之乡”“水稻之乡”等等。下级政府贴上这些标签,可以有利于他们吸引上级政府的注意,并争取相应的转移支付资金。

  《瞭望》新闻周刊2018年报道,2012年以来,福建省探索从清华、北大、人大等名校引进优秀博士、硕士毕业生,直接挂职副县(区)长、副镇长等重要岗位干部,并配套多项措施重点培养,旨在战略性培养储备年轻干部。

  义乌电商稳步发展,《2022年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907.28亿元,同比增长5.2%。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2272.28亿元,同比增长3.9%,连续六年位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一。全年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93亿件,同比增长0.1%,全省排名第一,全国城市排名第二,位列广州市之后。

  在地方政府“增收减支”的努力中,非税收入确实扮演重要角色。2022年,全国非税收入达3.7万亿元,同比大增24.4%。一些省份的非税收入增幅更是远高于税收收入增幅,如江苏非税收入增幅高达33.2%,税收同口径下降5.4%。

安怡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