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因入手解偏头痛之忧?专家:可能仅对部分患者有效

来源: 上游新闻
2024-07-03 20:06:22

  从基因入手解偏头痛之忧?【专家表示可能仅对部分患者有效】

  【医线传真】

  ◎本报记者 华 凌

  日前,发表于《自然·遗传学》的一项研究成果介绍,研究人员对130万人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发现了44种与偏头痛相关的基因变体。这可能会为偏头痛带来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比如在此基础上研发抑制相关基因编码蛋白质的药物。

  对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孙永安博士。他表示:“偏头痛可能与离子通道基因、五羟色胺代谢基因、多巴胺代谢基因、血管病相关基因、炎性因子基因和性激素受体基因等相关,但是只有部分患者的偏头痛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因此,这种新疗法可能只对这一部分偏头痛患者有效。”

  当偏头痛发作时,大脑处于怎样的状态?“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脑部疾病,通常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其特征是中重度的单侧头痛发作,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声、畏光、流眼泪、打哈欠等症状。”孙永安介绍,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在偏头痛发作前或发作早期伴有先兆。最常见的是视觉症状,但也可能出现感觉异常、言语障碍或是两者兼有。如果先兆是肢体无力,则可能为偏瘫性偏头痛。

  偏头痛的发病率高、病程长,在神经系统疾病负担中位居第二位。其病理主要和神经血管变化有关。发作时,患 者的颅脑血管会出现异常的收缩或扩张,这是引起偏头痛的重要原因。另外,偏头痛与三叉神经血管复合体的病变也有相关性。

  孙永安介绍,引发偏头痛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内分泌与代谢因素、饮食与药物因素、精神因素、生活方式或环境因素等。有数据表明,约60%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其亲属出现偏头痛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6倍。“受遗传因素影响,如果父母中有偏头痛患者,子女患有偏头痛的概率可能较高。”孙永安说。

  有研究发现,女性的偏头痛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多在青春期和女性月经期反复发作,妊娠或绝经后将减少或停止。这也提示了该疾病与内分泌和代谢因素密切相关。在饮食与药物方面,咖啡、浓茶、酒精饮料、含苯乙胺的巧克力等容易刺激大脑神经,引起偏头痛;奶酪以及热狗、熏肉等含亚硝酸盐的肉类,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加重患者的症状。

  目前,偏头痛发病的根本原因尚不清楚。近年来,血管神经压迫学说认为,偏头痛产生的原因是血管对神经造成压迫形成压迫点,进而产生粘连。当受到外界各种诱发因素影响时,压迫点可能释放出某种致痛递质,刺激神经,从而引发疼痛。

  对于偏头痛的治疗,临床上还是以控制头痛症状为主要目的。孙永安介绍,在偏头痛发作期,轻中度患者单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能就有效,如果无效可再用偏头痛特异性的药物。“预防偏头痛最有效的方法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失眠和情绪波动,同时还要戒烟酒。”孙永安说,大多数的偏头痛患者预后良好,且偏头痛可能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缓解。部分患者在60—70岁时,偏头痛将不再发作。

  2022年6月,北约首次邀请韩日参加其峰会,并先后把两国列为北约网络防御中心的正式成员,北约想要“亚太化”的目标十分明确。

  刘旭涛说,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政协主要是以党派、团体、地域、民族、宗教为界构成,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仅有这些界别已经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会不断调整。

  李侗曾认为,目前来看,新冠病毒不太可能像2003年SARS那样完全消失。他解释称,全球新冠传染情况不同步,有的地方现在新发病例已经很少,有的地方持续存在,还有很多地方反复出现疫情高峰。社会面上还存在感染者,大家就都有再感染的风险。他判断,新冠病毒感染可能会像流感一样有阶段性,不会完全消失。

  李侗曾认为,免疫力低下、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可能会是下一轮疫情中较早的一批,而已经感染过的人,尤其是接种过疫苗的人,他们在接种疫苗基础上的感染叫突破性感染,这部分人即使二次感染,或者第三次感染,成为重症或危重病例的风险也会比较小。

  据台湾《中国时报》2月9日报道,台“立法院”国民党党团总召集人曾铭宗表示,下周一就是星云大师的追思典礼,根据“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大陆地区人民进入台湾地区可借由社会交流、专业交流、商业活动交流、医疗服务交流、项目许可五种渠道,但目前前四项都已关闭,唯一可能的就是“项目许可”,2018年12月前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过世时,曾项目核准前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赴台吊唁。曾铭宗建议,民进党当局应准许在大陆的星云大师家人及信众来台吊唁。“立委”费鸿泰称,他们如果来台吊唁,送星云大师最后一程,这是开启两岸善意最好的契机,希望蔡英文能够放下意识形态,“让人人都是有缘人,以项目最快捷流程让大陆人士来台吊唁星云大师”。

  据央视新闻报道,在我国,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约为42万例,发病年龄早于西方国家,发病高峰在45—55岁。随着体检的普及,很多女性都会定期进行乳腺彩超检查,有些人查出自己有乳腺结节。那么,结节一定会发展成癌症吗?乳腺结节离乳腺癌究竟有多远呢?

郑淑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