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或重塑教育范式 学者:标准化教学变个性化学习

来源: 杭州网
2024-06-07 17:46:07

  在线举办的“人工智能与教育创新论坛暨首届AI教学创新案例大赛优秀案例展示活动”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曹培杰指出,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教育正在从“大规模标准化教学”转向“大规模个性化学习”。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将会重塑教学范式:重新改变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甚至重构教育的体系、结构和模式,重点体现在“AI赋能精准学习”“AI赋能流程再造”“AI赋能场景重构”三个方面。

  在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郭炯看来,当下AI赋能教师教育教学的表现形态主要体现在教学应用、创新教学、教研应用和管理应用四个方面;因此,教师智能素养应包含人工智能本体知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意识和情感、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能力、人工智能伦理和安全四个维度。

  在首届AI教学创新案例大赛优秀案例展示活动中,记者了解到,大赛共收到来自中国和新加坡的近百份参赛案例,经大赛组织委员会审议,评选出AI教学应用(用AI教)和AI课程教学(教AI)两类获奖案例55个,其中一等奖12个、二等奖20个、三等奖23个。

  “教AI”案例体现了如何教会学生掌握AI技术和算法,并能创新应用,比 如:深圳市宝安区宝民小学的刘晓君采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和AI编程平台,指导学生编写花店销售机器人程序;上海市娄山中学的徐斌基于机器学习技术和生物知识帮助学生监测植物健康状况。

  “用AI教”案例体现了应用AI技术与工具支持教育教学创新,比如:新加坡青年职工组织的Niki分享了在新加坡运用AI技术促进社区教育及志愿者服务的做法,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的梁勇采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应用体验,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锋对记者表示,案例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帮助学生理解人工智能知识、提升人工智能工具使用技能、实现真实问题解决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有效破除了学生对人工智能的神秘感,一步步打开人工智能的“黑箱”。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高级教师朱浩斌指出,案例高度提炼人工智能的教学内容,以“人”来模拟“计算机”的思维方式,有效帮助学生体会两者差异。闵行区教育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刘太如认为,开展智能教育需关注技术赋能点、教学模式适配性、是否体现个性化学习以及技术应用合理性。通过先思维训练,后结合具体场景运用人工智能工具能够更有效发挥AI作用,提升教学效果。

  据了解,2022年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与知名科技企业合作推出了面向教师的“智能教育素养提升”系列课程,今年启动组织了首届AI教学创新案例大赛,期望鼓励一线教师积极开展AI教学创新实践,共同探索人工智能赋能的未来人才培养新路径。

  相关企业全球数字化能力建设项目中国区总监颜历表示,近几年中国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引起了国际的广泛关注,在高发展的同时必然伴随着高期待,加快中国高质量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是每位老师肩负的重任。此次AI教学创新案例大赛产生了非常多优秀的教学案例,期待未来有更多的案例产出,并在人工智能全球影响力嘉年华活动中进一步向国际分享先进教学理念。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统计,此次集采中33家企业的报价低于千元,占拟中选企业的82.5%。口腔种植体系统进入百元时代。

  这盏“前‘兔’似锦”花灯为传统手拉花灯,小兔子通体白色,眼耳口鼻都可活动,舌头贴有“金币”,意味招财进宝;腹部写有“福”字,意为福气到来;内部则采用明火为发光源,寓意兴旺红火。

  2023年,科创板和创业板新股发行审核迎来新变化。2022年年底,证监会修改科创属性评价指引,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科创板、创业板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有利于进一步把握好科创板、创业板定位,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等。

  目前,甘肃省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甘肃省玉米种业研究院之所以落户酒泉,也是基于酒泉的资源优势。

  在浙江宁波,这家汽车零部件外资企业把全球研发总部设立在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眼下,设计师们正在对一款最新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外饰产品,进行最后一轮性能测试,这将给企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盲人大院”是民政福利企业原沈阳市互感器厂盲人职工的宿舍,20世纪60年代曾有70余户盲人住在这里。他们虽然眼睛看不见,可日子总是光亮的。杨迪是国网沈阳供电公司郭家供电营业所第14任所长,61年来,郭家供电营业所一直守护着这里,“电亲戚”们定期上门维护线路、维修电器、打扫卫生,为盲人们点亮了一盏盏“心灯”。

周雯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