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浪越大、鱼越贵” 与风险挂钩的巨灾债券如何“赚钱”?

来源: 中青网
2024-07-03 09:48:3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周妙妙 深圳报道

  在巨灾风险上升的背景下,投资巨灾债券是否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巨灾债券作为保险相连证券(ILS)品种之一,是根据约定巨灾损失的发生情况决定利息支付和本金偿还的特殊债券,旨在转移自然灾害风险并减轻潜在损失。

  从投资者角度来看,投资巨灾债券类似于跟大自然“对赌”,赌是否满足触发条件,若发生,这笔钱会给保险公司或再保险公司;若未发生,投资者就能赢得回报。

  由于巨灾债券的本金保护机制与巨灾事件绑定在一起,随着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次增加,巨灾债券的投资损失是否会同样增大?

  答案恰恰与常识相反。Tenax Capital CEO Massimo Figna在近日举行的“探索气候变化时代的投资机遇”会议上称:“The climate change makes the ILS more profitable,not less.(气候变化使得巨灾债券这种保险相连证券更赚钱)”

  与巨灾风险挂钩的巨灾债券,会越投越亏吗?

  在过去一段时间 里,为何巨灾风险上升,巨灾债券反而更赚钱?

  据Massimo介绍,巨灾债券的收益率主要由两个因素驱动,分别为联邦基金基准利率和利差。从2015年1月到2024年1月,气候风险的增加背景下,巨灾债券市场利差整体呈走高的趋势。相当于,利差是投资者承担更密集的气候风险所得的回报。

  同时,他表示,慕尼黑再保险公司作为全球主要巨灾债券发行方之一,在过去气候变化的环境里,其股价整体呈现上涨趋势,目前已接近历史最高点。

  在他看来,巨灾债券具有夏普比率高、与其他主要资产类别相关性低、浮息债券、绿色投资等4个特点。

  其中,夏普比率可以理解为投资者每承受一单位总风险,会获得多少超额报酬,这一指标越高,说明某产品或投资组合的投资性价比更高。

  复星银行与保险产业运营委员会首席运营官冯雪隐也表示,巨灾债券长期回报较为优异。瑞士再保险公司编制的“全球巨灾债券表现指数”在过去二十年里,展示出长期稳定的回报率。

  “由于巨灾债券通常与全球经济周期的相关性较低,并且不会面临典型的信用风险如违约或降级,因此巨灾债券也成为投资人分散市场系统性风险的较好选择。”冯雪隐表示。

  此外,巨灾债券也有助于减轻自然灾害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但Massimo也表示,一些新的风险如网络安全风险在未来可能会进一步增长,但保险业在这些领域缺乏深入研究。

  我国巨灾债券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

  巨灾债券已成为全球保险业分散和转移巨灾风险的重要手段。

  回顾其发展历史,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在安德鲁飓风重创再保险市场之后,全球再保险的价格不断攀升,保险公司力图寻求一种新的巨灾风险转移方式,巨灾债券由此诞生。

  在过去的近30年里,这一市场得到快速发展。2023年,巨灾债券市场规模创下历史新高。一级市场新发行量约154亿美元,同比增长63%;整个市场规模达到431亿美元,同比增长21%。

  冯雪隐介绍,愈演愈烈的自然灾害对保险可负担性构成挑战,2023年包括巨灾债券在内的替代资本占再保险行业资本比重已达15%。

  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2023》显示,当前温室气体排放处于人类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洪水、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和严重性都在显著增加。

  “相比于美国、欧洲等成熟市场,目前,中国境内巨灾债券市场仍处于发行的起步阶段。”冯雪隐表示。

  据悉,2015年7月,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通过Panda Re(SPI)在百慕大发行了第一只以我国地震风险为标的风险的巨灾债券;2021年10月1日,该公司发行香港首只巨灾债券。

责任编辑:何松琳

  此前,上海消保委也对App自动续费情况进行了调查。测评的12款App中,大部分App自动续费扣费时间节点设置在到期前1天,少量App的扣费时间节点较为模糊,个别App提前3天就扣费了。

  比如,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既要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也要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2018年9月,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总经济师;

  “续费就续费,一些App用‘免费试用’‘0元开通’‘1分钱体验×天会员’等词语诱导用户入坑,取消续费的小字看也看不清。”北京市民刘璇就曾经被免费试用“坑了”88元,她在手机上看到某款美颜相机App给出了“免费7天体验”的提示,同时用小字在旁边标注“订阅将自动续费”,“我本以为点击‘同意’是仅表示确认试用7天,实际上变成了同意到期自动续费”。

  刘旭涛说,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政协主要是以党派、团体、地域、民族、宗教为界构成,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仅有这些界别已经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会不断调整。

  包括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大型银行,以及兴业银行、浙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今年一月份信贷增长也都是近三年同期最高的。与此同时,一月份各家银行的信贷结构也更加合理,中长期贷款占比持续增加,多家银行的制造业贷款继续高速增长。

张智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