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牌照、订单转卖,为何聚合平台顽疾难消?

来源: 半月谈
2024-06-13 04:57:09

  □远山

  据本地媒体报道,今年以来,苏州、青岛等城市先后对网约车平台进行监管和整顿,截至目前有36家网约车平台因不符合规定而被撤销许可,从当地清退。然而,另一方面,网约车平台还在增加。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截至2024年4月30日,全国共有349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4家。

  在网约车的江湖里,抢夺牌照的竞赛如同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其背后的危害,如同水面下的暗礁石,正悄然侵蚀着这个新兴行业。牌照的争夺战,催生了泡沫般的虚假繁荣,不少新进入的网约车平台公司并非基于服务与创新,而是奔着牌照的稀缺资源。这种无序竞争,非但消耗了市场活力,滋生了泡沫,甚至还导致资源错配,真正的服务与技术进步被边缘化。

  对于乘客而言,这复杂链条下,在聚合平台打车,就像“开盲盒”,你并不知道哪个平台的车会率先到来。一旦遭遇纠纷或安全事故,追责如雾里寻门,权益难以保障。透明度的缺失,信任的基石动摇,消费体验受损。

  在此模式下,行业陷入内卷、不规范的恶性循环。在追逐牌照的热浪中,个别缺乏真正服务能力的小平台诞生,资质不全、服务不达标,合规性存疑,市场秩序混乱。而对聚合平台 的宽松监管,使得这些平台得以生存,劣币驱逐良币,合规平台的发展受阻,行业陷入低效竞争,整体生态恶化,长远发展受阻滞。

  就此,抬高门槛,规范经营成为必行之策。首先,抬高网约车平台的准入门槛,确保服务质量和合规性,避免资质不足的平台浑水摸鱼,净化市场。其次,加强对聚合平台的监管,明确其责任、透明度,保障乘客与司机权益,确保纠纷有门可寻,服务有责可追。再者,推动行业整合与规范,简化服务链路,减少中间环节,让司机收益更直接,乘客权益更透明,减少内卷,促进行业良性竞争,行业向服务与创新回归。

  网约车平台牌照的抢夺与转包现象,既刺伤司机生存之基,又损乘客之权益,更使行业发展陷入迷雾。

  对此,中国网约车分会会长顾大松建议,将“聚合平台—网约车平台—网约车租赁公司—司机”这样四个层级缩减为“网约车平台—网约车线下经营主体”两个层级,证件齐全合规是先决条件。此举一是让网约车租赁公司与司机合作形成一种线下的网约车经营主体,管理时对整个经营主体进行证件检查、追责到人;二是聚合平台不直接提供接单派单,提供服务的网约车平台以小程序形式出现在聚合平台上,接单后用户界面跳转至网约车平台,且由网约车平台统一定价,减少聚合平台抽成。

  除此之外,当下网约车牌照发放政策,也应置于行业良性发展的角度重新考量。应规范牌照发放环节,治理租卖平台证的交易乱象,让资质不足的企业难以混入其中。同时,加大对聚合平台的监管和考核,让那些频频违规经营、服务质量低下的小平台企业尽快退出行业,加大淘汰力度,把好行业准入和退出关,从而保障网约车司机和用户的合理权益。

  显然,当下部分网约车聚合平台与第三方网约车企业的“盲盒”乱象,合规性、安全性、服务质量堪忧。唯有高门槛、强监管、透明规范、简链条,方能拨云见日,确保市场健康,让司机有公平,乘客得保障,方能让网约车行业驶向服务于乘客的本质,回归其本源。

  (作者是知名财经评论员)

  到去年末,江苏国企改革三年行动138项任务全面完成。通过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基础设施、能源资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2022年,省属企业全年累计投资超1200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与此同时,瞄准新赛道,江苏提出省属企业数字经济发展“2373”工程,一批标杆企业正加速崛起。

  ——专访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刘正寅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物业党建联建机制,特别是围绕现代社区建设,聚焦居民的一些基本诉求,扎扎实实地推进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据岱山县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曾唯君介绍,目前通过红色物业党建联建机制,该县155幢无物业企业管理的开放式小区楼宇,累计解决了1000余件居民诉求事项。(完)

  规范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在规范、便利预制菜企业生产经营,提升预制菜新品落地速度的同时,也将加速行业规范化进程,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

  巴西东北部城市若昂佩索阿的电力公司文化中心内,火红的中国灯笼挂满庭院,一个个中国风装饰的小展位让人仿佛置身中国庙会。在中国驻累西腓总领馆和帕拉伊巴州政府、帕拉伊巴州联邦大学联合举办的帕拉伊巴州首届中国文化节上,中国的舞狮与帕拉伊巴州民间舞蹈同台亮相;太极拳和功夫教学、书法体验、认识中国生肖和文字、品尝中国美食等活动吸引了大批巴西民众。帕拉伊巴州副州长卢卡斯·里贝罗表示,加强文化、人文交流才能更好地相互了解。文化节是双方分享各自文化的好机会。

  国际奥委会奥运会部执行主任克里斯托弗·杜比说:“北京冬奥会一直致力于给社会和经济层面带来机遇,这与《奥林匹克2020+5议程》的宗旨一致。这一年来,北京冬奥会的最大成就是让普通民众发现冬季运动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据国际奥委会官网介绍,一年以来,中国人已经可以参观、使用、享受北京冬奥会场馆。由“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摇身一变的“冰立方”(冰壶场馆)人气十足,在开放第一天就迎来超过3000名游客,获得“最热的冰”称号;在重新开放的首钢滑雪大跳台上,“雪圈冲浪”吸引众多游客,将曾经的工厂转变为体育新坐标。此外,冬季运动还推动健康、休闲行业的迅速发展,以赛事场馆周边为例,北京冬奥会创造了约8.1万个新的就业机会。2022年6月,北京的冬季运动指导员人数达到2.9万人;预计到2025年年底,全国将有5000所学校将冬季运动纳入课程体系。

洪怡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