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俄罗斯:通向现代化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莫斯科举行

来源: 扬子晚报
2024-06-21 01:49:00

  甄占民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中俄两国都以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民族振兴为目标,在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当今世界面临多重挑战,危机交织叠加,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已经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中国在现代化发展历程中进行了长期探索,也经过了数代人的不断努力,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中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将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新的方案,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作出新的贡献。

  伊万诺夫在致辞中称,俄中两国之间的科学协作具有悠久历史,现今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两国科研学术机构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合作领域不断扩展,合作水平显著提升。两国的科学合作既涵盖基础科学领域,也注重应用技术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将为两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提供坚实助力和科技支撑。

  与会学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发展过程体现出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该体 系建设的成效带有完整性、先进性和安全性特点。新质生产力是中国今天和未来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底层逻辑。对各国而言,要保持经济长期增长,必须要加强相互合作。政治互信和经贸互补促使中俄合作持续走深走实,新发展理念推动中俄产业合作提质增效。

  尝试了几次后,王亚辰放弃了,“心思都用在数秒上了,很难静下心来。”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6/52/4246476872313540680.jpg" alt="" />

  1996年出生的张浩是国网科右中旗供电公司的一名工人代表,也是内蒙古自治区两会兴安盟代表团里年龄最小的人大代表。

  “善治国者,必善治水。”治理黄河,历来是治国兴邦的大事。历代志士仁人曾提出了各种治黄设想,但受限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治理能力,每每徒劳无果。194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治黄事业在炮火硝烟中起步,开启了黄河治理的新纪元。1952年,毛泽东同志第一次出京视察就来到黄河,指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成为动员人民治理黄河的响亮号角。

  <strong>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strong>

  “虎可搏,河难凭”,文辞之变的背后,是黄河带给人们的深深恐惧。因气候变迁、人类活动影响、流经黄土高原,让这条浩荡大河的泥沙含量居世界河流之冠。“黄河斗水,泥居其七。”千百年来泥沙淤积不断抬高下游河床,而两岸堤防也只能随之加高,黄河成为“地上悬河”。

高思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