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痴”父子保育长江“水中大熊猫”

来源: 砍柴网
2024-06-29 11:42:51

  中新社宜宾6月28日电 题:“鱼痴”父子保育长江“水中大熊猫”

  作者 王利文

  “通过这个类似‘身份证’的超声标记,我们能追踪长江鲟的行踪,观察它们在 野外的种群状态。”27日,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所长周亮轻轻抱起一条又一条亲手培育的长江鲟亲鱼(用于繁殖的成年鱼),把它们放归长江。

  今年,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精心培育的约2.8万尾长江鲟鱼苗和100尾长江鲟亲鱼,在四川宜宾江安县被放流。它们背负着复苏种群的重任,重返世代生存的滚滚长江。“亲鱼能提高繁殖成功率,鱼苗能出色地适应自然环境。”周亮解释道,鱼苗和亲鱼共同放流意义深远。

  作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长江鲟,是一种古老的脊椎动物,在研究地球气候变化和鱼类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被称为“水中大熊猫”。与中华鲟不同的是,它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及其各大支流中,只在长江内短距离洄游。此前,受多重因素影响,长江鲟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甚至在2022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为野外灭绝。

  扩大增殖放流规模,是恢复水生动物野生种群的重要措施。多年来,中国多家研究机构聚焦珍稀水生动物保护。而周亮与他已故的父亲周世武,已在这条道路上坚守了30余年。

  1993年,周世武牵头成立了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成为中国最早从事长江珍稀鱼类研究的民间组织,并将刚大学毕业的儿子周亮召回。两代“鱼痴”自从接力,开启了保育长江鲟、中华鲟等珍稀鱼类资源之路。

  在宜宾长宁县的养殖基地中,今年52岁的周亮穿着防水裤,敏捷地爬下水巷,跳入鱼池。他轻抚着一条从身旁悠然游过的百余斤大鱼说:“它是研究所最早的一批鱼苗,年龄与我的工龄相当,已经超过30岁。看见它,总会想起研究所初创时的往事。”

  周亮回忆,当时,购买鱼种和改善养殖环境,几乎耗尽了家中所有积蓄,后来全靠母亲在学校教书的工资支撑整个研究所运行。父子二人不得不早出晚归地挖蚯蚓喂养鱼苗。

  通过不懈努力,研究所先后建设了涵盖水库水、冒泉水等不同水质环境的养殖基地。继1998年长江鲟人工繁殖成功后,研究所在2004年规模化人工繁殖实现重大突破,为该物种延续奠定了重要基础,并于2007年进行首次增殖放流。截至目前,研究所已放流长江鲟鱼苗40余万尾、亲鱼400余尾。

  “种群重建和自然资源恢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周亮解释道,放流的长江鲟鱼苗存活率仅约3%,其性成熟至少需要6年时间,每一个阶段都是新的挑战。接下来,周亮计划联合中国其他科研机构,深入分析影响长江鲟野外繁育的主要环境因子,促进长江鲟野外种群重建。

  “不久的将来,这些水中精灵一定会在长江中生生不息。”望着那些将沿江一路向东游去的鱼群,周亮满怀信心地说。(完)

  东北地广人稀,此前计划生育抓得严,本来人就少,还没有兄弟姐妹,所以东北人喜欢处哥们儿。锦州人带朋友吃烧烤,吃什么都会提前想好,“注重氛围的朋友,烧烤店环境要优雅一点;接地气的朋友,就带着去吃地道的小店;内地来的朋友,必须尝尝海鲜烧烤……”但不管什么样的烧烤店,都主打一个热情。

  她曾任北京市平谷县(今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医师,院长办公室副主任,副院长;县卫生局党委副书记;药品监管局平谷分局副局长,党组书记,局长;北京市药品监管局丰台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后任北京市西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

  在熙熙攘攘的车厢里,一大批操着同样口音的老年旅客,相互间显得非常热络熟悉,他们彼此“串门”聊天,或者交换着零食之类。我好奇一问,得知对方是来自山西大同的老年旅行团,一行大约有20人。他们刚刚游览了京城,下一程即是江城武汉,接下来还要去南宁、广州等地游玩。

  列车抵达武昌站时,出站口人潮涌动。与前两年出站旅客排队等候做核酸不同,如今,这里是各种各样的旅行团接站人员在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谈起帮人寻亲打拐,申军良总会说:这条路我走过,这种煎熬我太能体会了。每次看到他们还在路上,就会想到原来自己吃过的苦。看到一点点希望,感觉就像救命稻草一样,所以想尽一点微薄之力,尽量帮帮他们。

  作为一年级至四年级的科学老师及四年级的班主任,王印琢磨可以带孩子深入这个领域。他自小热爱手工,学过机械专业,就利用周末反复研究,用身边的材料自制可发射的水火箭。

张家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