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阜外医院7年救助超7000名困境患者

来源: 重庆华龙网
2024-05-23 17:42:05

  中新网昆明5月23日电 (罗婕)记者22日从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下称“云南省阜外医院”)获悉,该院自2017年3月启动儿童先心病筛查和慢性心血管疾病登记活动以来,持续开展困境患者救助工作,截至2024年5月1日,累计救助困境患者超过7000名。

  据了解,云南省阜外医院7年来救助的困境患者中,0岁至18岁患者6645名,18岁以上患者355名。该院持续与珍惜生命基金会、中华慈善总会、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10余家慈善机构合作,累计救助金额突破1亿元。

  云南省阜外医院将优质的医疗资源带到最需要的地方,积极探索多种救助模式,切实解决困境患者多种医疗卫生需求。在院内,该院于2022年6月设立全国首个社会救助窗口,为困境患者实现社会救助一站式服务,共服务患者6719人次。在院外,医院先心病筛查队足迹深入中国各地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为594万余名儿童进行免费先心病筛查。

  作为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云南省阜外医院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各地困境先心病患儿实施“发现一例,免费救治一例”的筛查救助,惠及更多民众。在医院病房里,常能看到穿着不同民族服饰、讲着各地方言的患儿,他们被筛查队发现、确诊并接到医院救治。

  3岁的彝族男孩小吉来自四川省凉山州,他是云南省阜外医院救助的第7000名患者。小吉一家是低保户,到医院看病时仅带有向亲戚借的几千元。入院后,医生发现小吉患中耳炎且情况需先行治疗。在看病费用不够时,医院社工帮助小吉一家联系了儿童医院,并陪同前去看诊。再次入院时,医院社会事业部为小吉开通绿色通道,院内专家很快安排手术,并在康复后让他零自费出院。

  回到老家后,小吉爸爸给医院社工打来视频,传达一家人的感谢。小吉 妈妈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我们从大山里被接到大医院,是你们治好了我的孩子。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感谢你们,感谢祖国的繁荣富强。”

  2018年以来,云南省阜外医院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助力医疗外交,用中国原创新技术,积极开展境外先心病免费救助活动,用医疗搭建起民心相通的桥梁。

  乘坐中老铁路,5位老挝患儿从琅勃拉邦踏上前往云南昆明的治疗之旅。出发前,孩子家长们无不担忧孩子的病情和跨越国家带来的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等问题。到达后,专业的医护人员、病房中准备的暖心晚餐和已经得到解决的手术费、交通食宿费等,让患儿与家长们逐渐放心下来。

  老挝女孩萨塔拉在云南省阜外医院治疗两周,出院前,她送给医护人员一幅画,画上有老挝和中国的国旗,一颗心连在中间。她指着那颗粉色的心告诉大家,这是被治好的心,“我的心被你们治好了,老挝和中国,我们的心也连在一起。”

  云南省阜外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医院坚持把“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医疗服务的各环节,帮助患者解决看病就医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以“有温度的服务”打造“有温度的医院”,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完)

  中美来说,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汪文斌先是在1月17日基本证实了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即将访华,又于第二天称,没有进一步的消息可以透露。

  <strong>(十五)实现公共服务提标扩面。</strong>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域统筹,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完成后,符合当地城镇住房保障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按照当地政策给予保障。在安置区配套建设完善与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幼儿园,确保提供普惠性服务,满足就近入园需要,不断提升保教质量。支持安置区周边有条件的义务教育学校扩容增位,强化教师配备,加大紧缺学科专职教师补充力度。支持万人以上特大型安置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联动医疗服务体系,支持发展远程医疗、派驻、巡诊、轮岗等服务方式。支持人口规模较大的安置区建设托育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儿童福利院、养老院、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等,适度建设残疾人康复综合服务设施。支持安置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打造绿色便捷全民健身新载体。

  能否夺回汽车行业的“先发”位置,也将关乎到广州制造业“标杆”能否形成。广州市统计局一份报告曾提出一种设想,广州“制造业立市”可以经过三个阶段达成,第一步正是作为短期发展“先锋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我一看完了,这事也就算了。”没承想,之后便接到了央视的电话。在当时提交的剧本上,石林标注了一句话:此作品若选中,建议由中国评剧院赵丽蓉老师出演。

  如今,在南非、中国、俄罗斯三国联合军事演习即将举行的时候,海叔感觉,南非、中国等方面,大约也会在各个层级与俄方谈到俄乌冲突的解决之道。也希望俄罗斯方面能从“金砖国家”这些朋友这里听到、悟到一些什么,并争取与乌克兰举行新的轮次的谈判……

  1984年陈佩斯和朱时茂表演的《吃面条》,被普遍认为是春晚历史上第一个小品。这个作品根源于观察生活练习,是戏剧学院里最常见的一种训练学生的方式,原来只是内部教学使用,没想到放在春晚上意外成功。进入上世纪90年代,春晚小品开始逐渐有了主题和戏剧结构。

赵雅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