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中考”成绩单发布在即 QDII基金暂居前列

来源: 网易网
2024-06-26 08:17:54

  本报记者 王 宁

  距离公募基金“中考”结束还有3个交易日,这意味着“中考”成绩单即将出炉,公募基金座次排名也基本确定。Wind资讯显示,截至6月25日,有超过7100只产品年内实现浮盈。从产品分类来看,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暂居前列。

  近六成基金实现浮盈

  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年内实现浮盈的公募基金超过7100只,占全市场总量的59.17%,接近六成。其中,浮盈超过30%的有9只、20%至30%之间的有53只、10%至20%的有536只、5%至10%的有724只。整体来看,实现浮盈的产品中多数收益表现较好。

  在宏利转型机遇基金基金经理王鹏看来,今年以来,A股市场投资机会明显,不同风格主题均迎来利好,下半年乃至全年市场机会仍聚焦在以下三 方面:一是生成式AI行业蓬勃发展带来的算力投资机会仍会继续,且龙头公司已经进入业绩连续超预期阶段;二是进口替代行业投资机会重新显现;三是偏刚需的行业和中长期“出海”公司的投资机会;四是高股息类个股投资价值会延续。

  从目前榜单排名来看,TOP10的产品中有9只年内浮盈超过30%。其中,最高收益率达到34.49%;另有8只产品收益率均在30%至34%之间。具体来看,建信新兴市场优选A、景顺长城纳斯达克科技市值加权ETF、宏利景气领航两年持有期、宏利新兴景气龙头A、宏利景气智选18个月持有A、大摩数字经济A、西藏东财数字经济优选A和天弘全球高端制造A等产品跻身榜单前十。

  此外,一季度排名居前的多只产品,在“中考”榜单中仍暂居前列。数据显示,中欧时代共赢A、南方发展机遇一年持有A、华夏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国投瑞银白银期货A、嘉实全球产业升级A和景顺长城周期优选A等产品,目前仍位列榜单前二十。

  对于当下的投资策略,王鹏表示,应坚持“投资景气行业龙头、追求戴维斯双击”的策略,选择长期空间大、短期业绩好的公司,回避短期主题催化透支明显的公司。“这种方法的核心是追求业绩超预期带来的估值业绩双升,长期超额收益明显。”

  前两名均为QDII基金

  从目前榜单排名来看,QDII基金年内收益率最高、混合型基金数量最多、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产品有所落后。例如,在榜单前十中,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均为QDII基金,而排名第三至第九的均为混合型基金,第十名为ETF产品。在多位分析人士看来,QDII基金能够暂霸“中考”榜单,主要在于标的基本面波动所致。

  “从基本面来看,预计下半年商品市场投资机会仍将继续。例如,贵金属具有看涨投资空间,但涨势较上半年可能会有所偏弱。”国元期货总经理助理兼资产管理部经理龙玮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国内外商品市场基本面波动较大,为投资者提供较明显机会;同时,当前商品市场可交易标的和策略也相对丰富,在市场参与者和流动性双升背景下,相关产品的套利机会也更加突出。

  今年以来,商品市场中的贵金属资产涨幅明显,相关贵金属主题基金也迎来一轮业绩上行过程。除上述两只贵金属主题基金外,包括永赢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和嘉实黄金QDII等产品,目前收益率仍表现偏好。

  “现阶段,贵金属走强行情仍不变,尤其是黄金,将在更长期的宏观维度内作为核心收益资产吸引投资者,策略上以逢低买入为主。”银河期货高级研究员李轩怡向记者表示,上半年,黄金和白银均经历过强势上涨行情,期货价格更是创出历史新高,这是相关主题基金收益走强的主因。

  数据显示,年内ETF产品整体业绩表现分化。截至目前,实现浮盈的产品中,收益率超过30%的仅有1只,而低于-30%的超过30只。ETF总份额增加超过1700亿份,涨幅达8.54%,总规模增加超4100亿元,涨幅近20%,新发行了73只产品,总数量达到966只。

责任编辑:王旭

他们用一双双炽热的手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0/94/6722188880564864742.jpg" alt="" />

  1月7日第一财经记者在广州车展上看到,周六当天的人流情况远不如2021年11月的车展。记者跟多位参展销售人士交流得知,各大车企和销售机构尚未对特斯拉降价作出跟进降价的反应。此外,因为补贴和税收优惠在2022年底已经过去,部分消费者购车需求前置到2022年四季度,本届车展销售情况不如以往,一季度也不好预计。

  第六条 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在当年度考试6个月前向社会公布,保证应试人员及时了解考试要求,进行充分的学习、备考。

  (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推动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客观需要。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近年来,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坚持绿色低碳发展,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问题,把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推动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宁波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宁波市“十四五”期间重点规划建设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该项目的建成,填补了宁波无大型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空白,“作为宁波的‘最强算脑’,将为宁波市城市治理、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发等提供强有力的算力支撑。”

施毅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