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汾阳发现两座明代初年砖室壁画墓

来源: 南方网
2024-06-17 09:46:45

  中新社太原6月15日电 (记者 杨杰英 胡健)山 西省考古研究院15日对外公布汾阳冯家庄两座砖室壁画墓发掘资料,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墓葬时代为明代初年,形制处于转变过渡阶段,为研究该时期丧葬制度、社会生活提供新材料。

  2019年11月,在汾阳市西河乡冯家庄社区东北部,汾阳博物馆(含非遗展馆)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发现墓葬3座,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汾阳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对墓葬进行了发掘。

  此次公布其中两座明代壁画墓的发掘材料,M1为一座仿木结构八角形砖雕壁画墓,单室,拱券顶。M2为一座仿木结构八角形砖雕壁画墓,单室,穹窿顶。

  据考古人员介绍,汾阳冯家庄此次发现的两座砖室壁画墓,除墓顶形制不同外,其余形制相仿,均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组成,墓室均为八角形,仿木结构建筑,墓室装饰风格及壁画内容相近,似出自同一工匠之手。随葬品以瓷器为主,主要有瓷碗、瓷罐、小盏等。

  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两座墓葬的时代应为明代初年。M2为穹窿顶,M1为拱券顶,可能恰处于墓葬形制转变过渡阶段。冯家庄明代壁画墓的发现为研究这一时期的丧葬制度、社会生活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明代壁画墓较宋金时期整体发现较少,一般认为明清时期是中国墓室壁画发展的衰落期。山西近年来发现了一批明代壁画墓,其中不乏有明确纪年。这些明代壁画墓从墓葬形制、墓室装饰风格、丧葬习俗上来看仍有金元墓葬遗风,但也表现出不同的地方特色。

  考古人员表示,这些新发现,为研究明代早期墓葬形制及丧葬习俗提供了珍贵的材料,为准确判断明代墓葬年代提供了可靠标尺,随着资料的增多和研究的深入,或许将改变以往对明代壁画墓“衰落”的旧印象。(完)

  在光谷的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企业接入数量达2000多家,居华中地区之首,注册标识达到十亿级,每日标识解析量达到百万级。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要面向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基础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做好健康监测和分级分类服务;要落实三级医院分片包干责任制,畅通重症转诊绿色通道,中西医结合救治患者,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率;要高度关注农村地区,发挥县医院龙头作用,做好分级分类救治,提升农村地区医疗服务能力。

  走进雄安新区黄湾村,最令来自京津冀等地游客流连忘返的,是黄湾村的民宿聚落。一座座宛如北方“四合院”的民宿,以北方厚重的建筑风格为主,兼取南方园林的精致特色,并把雄州著名的雄州八景和农耕文化等元素融入其中。这些民宿中,既有亭台廊榭、小桥流水,又有磨碾犁耧、剪纸农植。

  产业复苏以及对深中通道未来发展的信心,让很多一线的企业已经行动起来。而对于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尹明来说,这个开年也异常忙碌。新年伊始,尹明就要开始落实和深圳签署的一系列协作项目,不仅要协助产业发展,还要营造好的营商、居住、人文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抢抓深中通道即将开通的机遇,基础设施、产业、也包括居住文化相应的配套都在加速推进。

  五年来,海南检察机关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坚持用最严格法治守护海南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起诉非法采矿、滥伐林木等犯罪2832人,较前五年上升36.4%。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助力“六水共治”攻坚战,健全“河湖长+检察长”等工作机制,办理生态环保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709件。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目前,我国能源自主保障能力保持在80%以上。产量增,2022年煤炭总产量约44.5亿吨,同比增长8%。价格稳,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对涉及民生和经济发展重点领域的用煤用电用气,实现中长期合同全覆盖。

高尚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