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全国首届法律手语本科生毕业

来源: 上观新闻
2024-06-13 16:37:30

  日前,确认自己被成都一所高校的研究生院录取后,田羽涵第一时间联系四川省成都市法律援助中心:“我会法律手语,9月份来成都读研究生,今后如果有涉及聋哑人的法律援助,可以通知我。”

  田羽涵是全国首届法律手语本科毕业生。她就读的西南政法大学卓越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实验班,是全国高校首个本科法律手语专业人才培养实 验班。

  西南政法大学从2020年开始,按照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原则,每年从新入校本科生中选拔40人进入实验班,接受“法律+手语”系统学习。“全国有2700万聋哑人,深化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加强法律手语专业人才培养。”学校党委书记樊伟说。

  一所普通高校要培养法律手语本科生,遇到的困难有些是“可想而知”的,也有些是难以预料的。实验班前3年都有手语课,除了基础手语,还要学法律手语。没有现成的教材,学校就组织导师团队搜集、整理、开发法律手语,编写了第一本包括890个核心词语的法律手语教材,还在慕课平台上推出了20堂法律手语课。学校没有会手语的教师,9位手语教师都是从校外特聘的,上课时间只能安排在周末。成都市双流区特殊教育学校高级教师高一,是9位校外特聘手语教师之一。每次轮到自己授课,他都要坐头一天晚上的火车从成都赶到重庆,第二天上午再上整整4个小时的课。“口干舌燥两手酸。”高一这样描述每堂课后的感受。

  实验班的同学自己琢磨出了一些学好手语的方法。他们每天至少花半个小时,双手并用“背诵”新学的词语和句子,还自动组成“手语小组”相互“切磋”。“时间久了形成条件反射,每次经过教学楼门口的正衣镜时,双手都会下意识地动起来。”实验班大三学生姜浩然笑着说,现在只要见到有人用手语,自己就会忍不住上前交流。据了解,目前已有12位同学通过审核进入重庆市聋哑人法律援助手语翻译人才库。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林维表示,学校将进一步拓展公共法律服务人才的培养方向,探索总结公共法律服务新模式。

  (本报记者 张国圣)

  “一个小时的航行,我们等了整整三年。”台南南安商会会长周芷茹告诉<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她的外公外婆住在金门,已经三年多没能回去看望他们。得知泉金航线复航的消息,她迫不及待地踏上了探亲路。

  根据民生证券研报统计数据,1月份,银行理财新发产品实际募集规模有所下降,实际募集规模达3386亿元,较2022年12月份下降0.76%,同比下滑14.34%。民生证券研报认为,这一方面反映理财赎回余震影响犹存,另一方面也因受到了春节和季节性因素的扰动。

  2021年7月1日,天安门广场红旗猎猎,歌声、号角声、脚步声回荡长空。登上城楼,身后朱红色大门合拢,面前开启一段新的历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庄严宣告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掌声如潮,响彻天地间。

  2003年执导了经典打黑剧《征服》的高群书也在关注这部剧,几天前,有朋友给他发来了网友做的对比图——刘华强买瓜,高启强卖鱼,相隔20年的两代“黑道大哥”骑着相似的小摩托。高群书觉得网友玩的梗挺有意思,20年了,人们还没有忘记刘华强。网友说,当年的刘华强是“悍匪”,而今天的高启强则有更深的城府。伴随剧中人物形象的变化,中国的涉案类型片历经近30年曲折发展,从“警匪剧”“反腐剧”,又到“打黑剧”“扫黑剧”。高群书感慨,这背后是时代的更迭与政治生态的变迁,这些无不深刻影响着创作的环境和内容。

  在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时间节点上,我们一次次抚今追昔。习近平总书记从百年党史的启迪中得出结论:“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立志于千秋伟业的大党,如何权衡治国理政中的轻重缓急,考验智慧、见证勇毅,彰显的是远见。

汤念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