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漆艺魂国潮风 漆扇制作体验让非遗“活”起来

来源: 环京津网
2024-06-12 14:00:58

  中新网银川6月10日电 题:宁夏:漆 艺魂国潮风 漆扇制作体验让非遗“活”

  中新网记者 于晶

  扇子摇曳,凉风送爽,国家级非遗项目漂漆扇吹起了中华传统文化之风,更吹来了旅游消费新的增长点。6月10日,端午节假期,记者走进宁夏银川市漫葡小镇,在大漆技艺匠人谢立雄的漂漆扇体验摊前,不少游客正兴致勃勃地亲手做扇子,感受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

  “漆艺,已经有千年的历史。漂漆技法常见于漆画,是用能浮于水的大漆,以点、甩、划等方式,在水面形成独特纹理。”谢立雄一边讲述着漂漆技法的历史,一边取出游客喜爱的大漆颜色,轻轻滴入水缸内,再用一根小木棒将其挑搅,使其相互融合,在水面上形成纹理。随后,手把手地教游客制扇。

  只见他轻轻握住游客的手,协助游客将白扇先垂直浸于水中,慢慢呈“Z”字移动,再缓缓旋转,水波荡漾间,扇面呈现出斑斓图案,似星辰,似飞天,似江海山川。之后,快速从水中拎起着好色的扇子,色彩中、波纹间、留白处,一把精美绝伦、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就巧妙呈现出来。

  “太神奇了,太精美了!”亲手体验漂漆扇制作的安徽游客秦女士对自己的作品爱不释手。她特意挑选写有“宁夏”二字的白扇做成漂漆扇当作旅行纪念品,没想到成品给了她更大的惊喜,她表示会带着这份独特的礼物返程。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漂漆扇制作体验之风,今年春天自扬州吹来。一场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体验活动火遍网络,网友们纷纷表示想以漆为笔,以扇做纸,感受穿越时光的扇艺之美。之后,这股体验风劲吹到全国各地,热门旅游地洛阳、景德镇、西安等城市都有漂漆扇的身影。“端午”时节,这股体验风也吹到了宁夏,银川、中卫等地各个景区内均有漂漆扇的身影,成为较受欢迎的文旅体验项目之一。

  “一桶水、一把扇、几滴大漆,扇入水内,色彩随机附着于扇面,拎出水面,一把独一无二的漂漆扇就诞生了。它的精妙之处在于一半人为、一半天成,让人可以感受‘无法预计’的美,同时体味变魔术般的奇妙感觉。”谢立雄告诉记者,制作漂漆扇时,扇子入水的速度、角度、摇晃方式等都不同,会在扇面上留下各异的纹路,每一把漂漆扇都是随机而唯一的图案,无法复刻也正是这种独一无二又极具“中式写意”风格的特色纹路,造就了漆扇的“致命吸引力”。

  漂漆扇体验不仅让人们充分体验国潮魅力,还提供了拉满的情绪价值,几十元一次的消费承载着无限快乐与新奇感觉。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愿为此买单的消费者不在少数,这项寓教于乐的非遗体验项目,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消费增长点。

  据谢立雄透露,漂漆扇是基于非遗大漆工艺开发的一种现代创新工艺,因为运用了大漆颜料来制作,所以被称为漆扇。大漆工艺品生产周期长,工艺难度大,使得这一行业非常小众。通过漆扇这种创新的形式,能够让更多人喜爱大漆工艺,也能让更多人愿意来了解大漆、走进大漆。

  谢立雄坦言,漆器通过漂漆扇的方式走进寻常百姓家,让更多的人体验到天然漆器的魅力,通过一把普通漆扇的指引,让人们认识、欣赏和赞叹那些千载如新的漆器至宝。大漆特有的魅力,或许就因这样的传承而不朽。(完)

  对中印边境争端,中方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的坚定信念和强大实力,以及一贯的务实理性态度,对谈判形成了强有力的塑造,推动双方不断朝着大的共识前进。

  羊肉串在锦州的需求有多大?几乎家家卖羊肉的地方都有专门的串串儿服务,一串2毛钱。串串儿的方式也有讲究,一串上4块肉,其中1块是肥肉,用专门的铁钎子穿。

  据报道,从3月底开始,杨飞虎所带的导游团队,就不断接到外地散客咨询,“外地来武汉旅游的家庭非常多,几个家庭一起自驾或者坐高铁而来。”杨飞虎介绍,黄鹤楼、湖北省博物馆、东湖风景区仍旧是打卡之地。“湖北省博物馆现在是一票难求,目前五一期间的名额已经全部预约完毕。”

  作为支持基础研究最主要渠道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年起开始设立“原创探索计划”项目,旨在资助“从0到1”的原创性研究工作。研究内容由申请人自行提出,不限领域或方向,只需要两名国内外有较高影响力的同行专家推荐即可,相关学部审查通过后,可获得1~3年的资助,每年资助强度不超过100万元。

  夜幕下,位于海甸岛的“天空之山”驿站和华彩·海口湾广场,灯火通明、人流如织,众多市民和游客在此消费休闲,体验滨海城市的独特魅力。冯飞在走访中了解驿站运营、商场招商及假日活动开展情况,他指出,“五一”假期旅游消费市场持续升温,是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节点。要充分结合优质文化资源,举办更多契合潮流消费的时尚活动,丰富消费业态、提质消费供给、激发消费活力,更好满足群众消费需求。

  今年2月,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召开的“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新闻会上坦率称,解决“卡脖子”技术短板,需要从基础研究上下功夫,从源头上找。3月,国务院发布的机构改革方案中,科技部重组位列改革工作首位,也再度让人们聚焦这一关键问题:中国的基础研究向何处去?

王宗芝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