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节话非遗丨从“手艺人”到“守艺人” 非遗传承如何不“断更”?

来源: 金台资讯
2024-06-12 05:36:03

  某社交媒体平台近日发布的《2024非遗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国家级濒危非遗相关视频数量同比增长33%,创作者们以特效视频、探访复刻等多种形式展示非遗,濒危、小众非遗因此被更多人看到。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目前在1557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有超过99%的项目都拥有了持续在运营的新媒体账号和内容。保护和传承非遗,不仅是在线上,同时线下也在发力。

  百年针线传情 传承之路坎坷

  在上海,端午时节有种特殊的香包,不仅承载着祈福纳吉的寓意,更承载着非遗顾绣技艺。作为我国唯一以家族冠名的绣艺流派,曾一度面临困境。从百年历史中走出的顾绣,如今是否光彩依旧?

  走进上海松江顾绣研究所,顾绣传承人钱月芳,正在和绣娘们一起赶制端午香包。一针针、一线线,彩线轻盈穿梭,绣娘们将非遗技法融到香包的绣制之中。

  “望之似书画,近察乃知为女红”,这句话是对顾绣最贴切的形容。起源于明朝的顾绣,又称“画绣”,以针代笔,以线为墨,只有近距离,才能窥见丝线间的纹理与光泽。

  钱月芳是第六批传承人,从事顾绣五十多年。从业者需要具备书画修养和美术功底,单单基本功,新人就要练三年。而完成一幅好的顾绣作品,少则一年半载,多则数年。如今,越来越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做这份“孤单的事业”。

  曾经,当地一度也想尝试进行生产性保护,然而,这对于顾绣来说,并不现实。

  顾绣传承人 钱月芳:机器是不能代替人工的,因为机器是呆板的东西,顾绣是一个人对画的理解,是对这里面针法的变化和运用,是灵活掌握。每一个作品做下来,其实是赋予着我们的一种感情,全部表达在这一幅画上面。

  上海市松江区人文松江活动中心主任 彭烨峰:它的工艺比较复杂。最基本的技法也好、题材也好,包括对于这些修养的要求也好,我觉得这个是不能变的,如果一旦降低了要求,那可能就失去了顾绣最核心的一种内涵、一种价值。

  在保护中成长 古艺“自我造血”

  既然如此,像顾绣这样一项有门槛、技艺难、回报慢的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意义何在?又该怎么继续下去呢?

  上海市松江区人文松江活动中心主任 彭烨峰:顾绣是松江的一张文化名片,更多的绣的是跟松江画派、跟云间书派相关的一些题材。通过技艺保护,更多的是保护一种文化、传承一种文化。

  过去,顾绣作品往往被送进博物馆、艺术馆,成为“束之高阁”的藏品。然而,只能依靠这样的保护才能延续吗?现在,绣娘们正在探索着给出自己的答案。

  顾绣传承人 钱月芳:保持传统针法,我们现在做耳环、胸针,还有项链,就把顾绣的元素、技法,浓缩了一点点放在上面,现在还是受到很多人欢迎。

  文创产品是一种让顾绣“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好办法。不仅自己“造血”,如何做好顾绣的保护和传承,当地也一直在探索。

  在这间顾绣研究所里,绣娘们不用担心收入等问题,可以心无旁骛地研习技艺,安心创作。“95后”绣娘小金,已经在这学习顾绣六年了,成为“新生代”绣娘中的佼佼者。如今,像她一样的一批90后、00后,正为顾绣注入“青春力量”。

  此外,当地还推动顾绣走进校园,不断吸收“新鲜血液”。这所学校,从2009年起设立顾绣班,每期招收20多名学生,学习后就能够掌握顾绣的基本技法。

  从专业工作室,到校园实践课,再到与文创等的融合,在时代的浪潮中,顾绣始终面临考验,也始终在寻找更好的传承路径,也有了新的生长点。未来,如何更好地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如何在保持传统技艺精髓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表达,都是顾绣的传承人和守护者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从“手艺人”到“守艺人”

  非遗保护,不是将其束之高阁,而是要让它真正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不断融入人民智慧和时代创造力的生动实践。我们都知道,非遗是以传承人为重要核心的活态传承。然而,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新增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一半以上在当年已超过60岁;前四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去世人数2016年已达到12.6%。

  “人走技失”,是非遗传承面临的一大难题,国家级非遗——皮影戏,也不例外。经历过辉煌兴盛,也曾游走在失传的边缘。

  端午期间,在济南同生里社区,一方幕布,一束灯光,在匠人灵活多变的腔调中,一场热火朝天的“龙舟赛”正在舞台上上演,台下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正在表演的是济南皮影戏第五代传承人李娟,高祖父李克鳌是济南皮影的创始人,自己从小就跟着爷爷学皮影。

  皮影是一门非常综合的艺术,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皮影艺人,从写剧本,到制作皮影,再到上台表演,每一步都得拿得起来。从小每天都要练习画画和剪纸,说评书、快书和相声,对她来说,也是家常便饭。

  就这样,一代代人靠着手把手地传承,逐渐演绎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皮影戏。在过去,济南皮影几乎场场爆满,每天都在轮番上演新剧目。然而,面对日渐没落的皮影行业,李娟告诉记者,她也曾经有过不入这个行当、找份普通工作的念头。随着济南皮影戏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爷爷被评为国家级的代表性传承人,演出一下子又多了起来。国家的保护,可以说给大家吃了颗“定心丸”。

  一束灯影传百载 一方戏台换新颜

  随着一项项保护政策落地,济南皮影终于不用再愁后继无人,但传承推广之路,还是举步维艰。灯影留传的背后,是一代代人难以割舍的初心与热爱。

  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张继平:作为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文化,皮影艺术有着无法替代的文化价值和无可比拟的现实意义,绝不能被遗忘,需要我们去进行传承与推广。

  要想让皮影真正得到传承与发展,首先就要让更多人接触到皮影,有舞台、有演出,这是基础。

  济南皮影戏传承人 李娟:政府给了我们很多展示的平台,他们会推荐我们到全国各地去表演皮影戏,有很多交流。

  除了政府的扶持,皮影要想真正生存和发展起来,还得学会“造血”。

  皮影+文创、皮影+研学、皮影+教育、皮影+科技……眼下,济南皮影正不断通过跨界合作,寻找更多的生存空间。

  知名度和收益提升后,收徒也不再是难题。十年间,李娟在济南市文化馆的帮助下,已经招募了三批学员,还组建了一支以“90后”为主的“皮影女团”。

  眼下,还有越来越多的社区平台,也向济南皮影伸出了橄榄枝。在济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就专门搭建了工作室和演出场地。

  济南古城保护和发展中心副主任 陈学东:设立了百花洲传统艺术工作站,把包括皮影在内的非遗项目聚集在这里,方便它们互相交流互相促进,这样形成抱团发展效应。现在其实就是政府搭台,传承人唱戏。

  如果说非遗的魅力来自悠久的历史,那么非遗的生命力就在于传承和创新。怎么能让非遗更好地融入我们的现代生活,也期待着未来能开启新思考、探索出新模式,让非遗持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1月份,我国共出现4次冷空气过程,较常年同期略偏多,且前3次过程均达到寒潮级别,其中,13-16日为全国型寒潮过程,降温幅度大、影响范围广。受寒潮引发降温、大风和雨雪影响,福建、江西、云南等多地遭受低温雨雪和风雹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14.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79亿元。1月份,除华南和西南部分地区外,我国大部地区出现降雪天气。1月17日,西藏林芝市派墨公路多雄拉隧道出口处发生雪崩,部分车辆和人员被埋,因灾死亡28人。

  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杨奇勇表示,国家游泳中心场馆不仅向世界完美呈现了顶级冰壶赛场,更为奥运历史提供了可转换、可持续利用的“双奥场馆”中国方案。在后冬奥时代,“水立方/冰立方”通过“水冰双驱”引领多元发展,全面兑现双奥场馆造福人民的承诺。(完)

  他笑说,随着冬奥会筹办、举办,高速、高铁都通了,去哪儿都方便。崇礼的知名度也有了,遇到外国游客已不再新鲜。身边很多朋友都在当地的雪场、酒店工作。

  “虽然幸运地从裁员‘饥饿游戏’中活下来了,但想一想还是很惊心动魄,这一波裁员感觉比上一波要严酷很多。”一位在美国工作的网友近日表示。

  该公司将打造集活牛养殖、科研、改良、繁育、交易为一体的良种牛繁育基地。

  崇礼火车站出口,停泊着多辆接滑雪游客的大巴车。来自北京的范然说,这是第一次和朋友到崇礼滑雪,感觉交通便捷。“北京冬奥会后,大家都知道这里了。”

蔡伊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