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探索“古典园林+” 创新非遗保护模式

来源: 川观新闻
2024-06-07 10:36:41

  中新网上海6月5 日电 (陈静 朱琳)一场江南丝竹与戏曲相结合的沉浸式赏析音乐会5日精彩上演。音乐会以上海古猗园内假山和建筑为舞台背景,将江南丝竹的雅韵与古典园林的雅致景色巧妙结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5日,以“丝竹戏韵猗园雅集”为主题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上海古猗园举行。古猗园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是沪上首座“非遗主题公园”,以独特的江南园林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的结合,为民众提供了一个了解非遗项目,感受传统文化的平台。

  当日,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上海古猗园签署了《非遗主题公园建设传承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通过探索“古典园林+”模式创新,打造非遗保护新名片,助力非遗资源活化利用,共享文化资源,共建服务平台,共创新发展格局,不断以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一直致力于上海非遗保护传承体系、保护发展体系、传播推广体系的建设。同时,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江南丝竹”的保护单位,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都会推出相应的江南丝竹展示活动。

  今年选址古猗园,举行沉浸式赏析音乐会,通过创新设计,在江南园林向市民公众呈现江南丝竹的美妙音韵,也是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古猗园共建合作迈出的第一步。

  琳琅满目的非遗市集同日在古猗园精彩亮相,囊括了嘉定区的多个国家级、市级、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还包括灯谜、顾绣、古琴斫制技艺、茶艺等新入选的第七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完)

  刚刚恢复的线下演出为何频频出现与观众期望不对等的情形呢?粉丝陈女士告诉记者,疫情三年看不到线下演出,身边太多歌迷已经转向了只听老歌不花钱的佛系追星阶段;此外,随着崔健、刘德华、罗大佑等线上开演唱会,歌迷对线上演唱会的接受度也在增加。资深演出运营商赵女士表示,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娱乐方式的增多,观众对于内容质量也有了更高的期待,需要制作团队精心打磨,而不是快餐式打包制作。

  要知道,无论过去这些措施如何与每个人紧密关联,它们本身就是暂时的、阶段性的,而正常的生活才是一个社会的永恒追求。

  另外,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已经退坡到最后阶段,2020年4月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其中提出平缓退坡力度和节奏,将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原则上2020年-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因此对于车企而言不会有特别实质性的影响。

  新京报讯 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微消息,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后上班如何做好防护?1月3日,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大家做好以下七点,保护自己,保护家人健康。

  面对2022年大熊猫繁育双胞胎率较高的情况,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饲养师李德红表示,由于野外严苛的生存环境及乳汁分泌不足等身体状态限制,繁育双胞胎的大熊猫妈妈大多数情况下会选择一只幼仔哺育。中心会将另一只幼仔进行人工哺育,饲养员24小时轮流值守,并对其行为和生理状况进行监测并及时分析研判。“为建立大熊猫幼仔的免疫系统,我们会将大熊猫妈妈的母乳采集到育儿室哺育幼仔。”李德红说。

  <strong>2023年的工作重点</strong>

许家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