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春“第一会”,优化营商环境迎来“升级版”

来源: 楚天都市报
2024-06-12 13:10:08

  中新网石家庄2月19日电(记者 张子扬 陈林)2月18日,龙年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河北随即召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

  观察人士注意到,这是继河北去年同一时期召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座谈会”后,今年会议规模进一步升级,覆盖全省多数党政官员,会议名称亦改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升级版”的新春“第一会”,持续聚焦营商环境,向外界释放当地重环境、优环境信号同时,也传递出官方敢于直面问题、坚持不懈优化营商环境的态度和进一步“要让企业家们看见机遇”的决心。

  一年之计在于春,河北再次选择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召开营商环境会议显有所指。与京津携手绘就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新图景的河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渴望实现高质量发展,契合着建设经济强省的发展逻辑。而营商环境的优劣水平,则决定着生产要素资源的集聚与流向。

  广东财经大学特聘教授、大湾区双循环发展研究院院长陈甬军说,一流的营商环境,是先进的生产力,亦是持久的竞争力。相比东南经济发达省份,北方省份近年主要在解决营商环境问题,这是针对目前本省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在发力。“就像河北,连续两年新春‘第一会’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就是抓住了本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关键”。

  修订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行招标投标“双盲”评审改革,推出90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所有涉企和民生审批事项进驻服务大厅,12345热线更加便民利企……2023年,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的河北,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省份。这一年,燕赵大地上平均每天净增企业超700家,33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在陈甬军看来,河北营商“软”环境的优化,正赋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提升自身竞争力、助力2023年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同时,也变成了京畿大省招商引资的“新名片”,吸引着各类优质资源要素“用脚投票”汇聚而来。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同样关注着河北“平均每天净增企业超700家”。他认为,这是河北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带来的实实在在效果,也会促进当地对营商环境的再升级、再优化。从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座谈会到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河北新春“第一会”不断升级背后,是河北精准找到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所在,并下力气去推动解决问题,“非常务实有效”。

  在18日这场通过广电网络视频会议形式覆盖到河北所有县区市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面对参会的4万多名党政官员,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强调,“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受访学者注意到,谈及营商环境,倪岳峰并未回避过去存在的问题,而是直指症结难题,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下大力气解决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改善。

  “河北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直面问题,主动回应市场关切,下大力气去解决经营主体遇到的难题,会进一步提振经营主体信心、赢得企业家口碑,激发市场活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刘云中说。

  刘云中认为,新修订的《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从法律层面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了更多保障。此次大会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攻坚突破,要求推进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等,体现河北对于优化营商环境、提高行政效率再升级的信心、决心,希望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去实现一流的营商环境,既解决了当下存在的问题,亦会迎来新的、更多的市场主体。

  白明相信,一流的营商环境,对国内外各类型企业有实实在在的吸引力。营商环境持续向好的河北并未满足止步,而是继续通过找差距、补短板等方式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换一个更通俗的讲法,你来与不来,机遇都在等你”。(完)

一对父女与众人合力

  我想强调的是,习近平主席应邀向拉共体峰会作视频致辞,体现了中方一贯支持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一体化进程,高度重视发展同拉共体关系,受到地区国家普遍赞誉。中方愿以习近平主席视频致辞精神为指引,同拉方一道,不断加强中国—拉共体论坛建设,推动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的新时代中拉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携手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

看到一辆白色轿车坠入水沟

  陈友骏告诉第一财经,岸田的相关表态和行为明显不利于中日关系,尤其是中日经济关系。“他当前是欲借外交为(日本的)国内政治加分。”陈友骏说,“作为日本政治家,岸田是短视的,仅考虑的是如何在人气低迷的情况下保住自己的位置。他并没有考虑很多中长期问题。”

  过去一年,受疫情冲击、外部环境动荡、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面对困难和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从多项指标组合看,我国经济表现在主要经济体中仍然突出,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0万亿元。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美欧通胀水平创40多年新高的背景下,我国取得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31/1506834185.jpg" alt="" />

柯尧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