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森: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重要的动力是改革

来源: 台海网
2024-06-28 18:41:17

  中新网大连6月27日电(记者 左宇坤)6月26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在202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重要的动力还是改革,尤其要注重激发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创造力和活力。

  世界经济论坛5月份的《首席经济学家展望》指出,技术改造、人工智能以及绿色能源转型将成为推动未来五年经济增长的积极力量;相对的,地缘政治、债务水平、气候变化和部分国家的社会两极分化或将产生负面影响。

  谈及世界经济趋势,彭森提到,世界银行在6月11日最新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将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从2.4%上调到2.6%,这有一定的道理,但目前全球经济趋势还是比较严峻,尤其是受地缘政治冲突等的影响。

  “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可以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超过30%。”彭森提到,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长5.3%,实现良好开局,特别是出口等领域出现了积极现象。

  彭森强调,中国一直把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增长作为当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并以此应对目前全球化过程、数字革命飞速发展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他看来,中国需要通过科技革命新的突破,通过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对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来创造更多的新质生产力,以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重要的动力还是在于改革。

  彭森认为,从问题导向上看,中国的改革是要解决中国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有效需求不足等;从目标导向上看,中国要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要建立有活力、竞争力和创造力的经济主体,特别是激发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创造力和活力。

  此外,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在规则、规制、标准和管理方面进一步开放,比如进一步放开外资准入。同时发挥共建“一带一路”以及RCEP协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作用,激发更大的活力。

  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但不同专家对于全球化的判断却各有不同。有人表示全球化遭受了重大挫折,有人认为全球化没有完全消失且仍要继续。在彭森看来,中国以及许多发达国家,过去经济的快速成长还是得益于全球化进程,有一个世界贸易的规则,有一个和平合作的环境,对于每个国家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繁荣都是至关重要的。

  但由于当前地缘政治的冲突激化,出现一些泛政治化、泛安全化、泛去风险化的趋势,对全球整体经济影响较大,这导致了信任危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也受到冲击。

  对此彭森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摒弃零和思维,提倡合作共赢,互相尊重不同国家的核心利益,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历史及其独特的发展道路。正如“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同时也要帮助、允许他人发挥自己的 优势,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完)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维宸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环境资源界的委员有不少在一线工作,他们能提出更合理的建议,“甚至有可能达到一种效果,就是在会议探讨过程中,一些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工作落实得更快”。

  但对于银行来说,大量的提前还贷会造成不小的业务压力。个人按揭贷款是银行核心优质资产,大量提前还房贷会直接影响到银行的营收和利润,因此银行会倾向于采取更多预约还款、收费等措施。

  全国政协的85名环境资源界委员中,多名委员为连任,此前分散于其他界别,如科学技术界、农业界、九三学社等。这些委员的相同之处是,他们几乎都曾提交过与环境资源相关的提案,例如童金南作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科学技术界的委员,他提交的第一份提案与汉江环境保护有关,后续也曾提交过多个与生态环境治理相关的提案。

  窗台边靠着一个中年男子,他睡眼惺忪,却时刻注意着病床上对坐着的父亲。自从父亲住院以来,他好久没有睡过整觉了。“得这个病的老人都是晚上症状明显,晚上走廊上尽是咳嗽声,我不敢睡着。”父亲与儿子对视着,双手握着床边栏支撑着身体,平日里的倔老头眼里没有了往日的神气劲,瘪起嘴咕哝道:“新冠好了多亏了我儿子,我净麻烦人家。”

  刘旭涛说,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政协主要是以党派、团体、地域、民族、宗教为界构成,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仅有这些界别已经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会不断调整。

  陆蒙吉向中新网表示,中国疾控中心最近公布的部分数据提示,新冠病毒目前没有消失,也不能把当前疫情感染情况的缓解当作结束。“这是一种错位的认知。”他说。

沈忆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