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脑计算机会成为AI时代的“宠儿”吗

来源: 华商网
2024-06-27 20:54:19

  ◎本报记者 张佳欣

  现代计算机对电力的需求正在以惊人速度增长,许多科技公司正努力开发更节能的硬件。但是,人们能否构建一种全新架构的计算机,从而在节能方面实现质的飞跃?

  一些公司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他们正在利用神经神态计算技术,制造像大脑一样思考的计算机,即“类脑计算机”。这种创新技术旨在模仿人类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或许会在人工智能(AI)、机器人等多个领域掀起一场革命。

  人脑以极低的能耗运行,却能完成复杂多样的任务。据美国今日物理网站报道,人脑运行的功率约为12—20瓦,占人体代谢率的20%;相比之下,有些台式电脑的功率约为175瓦,英伟达H100等尖端AI加速器的功率更是高达300—700瓦。

  在神经形态计算中,电子设备模仿神经元和突触,并以一种类似于大脑网络的方式相互连接。

  神经形态计算机在设计上的一些基本特性,使其与传统计算机区别开来。首先,神经形态计算机没有单独的内存和处理单元,这些任务可以在芯片上每个神经元的位置一起执行,所以不需要在内存和处理器之间传输数据,减少了能源消耗并加快了处理速度。

  其次,在传统计算中,系统的每个部分始终处于开启状态,并可以与任何其他部分进行通信;而神经形态系统中模拟的神经元和突触只有在需要时才被激活,从而节省了能源。

  此外,现代计算机是数字化的,使用1或0来表示数据;而大脑中的电信号并不简单地由0和1组成,神经形态计算机也能模拟大脑这一点。

  硬件与软件是双重支柱

  神经形态计算依赖于两个基本技术支柱:硬件和软件。

  在硬件方面,科学家正在开发特定的神经形态芯片。例如,英特尔公司2021年发布的原型神经形态芯片Loihi 2。这款芯片面积为31mm2,其处理器最多可封装100万个人工神经元。

  今年4月,英特尔宣布打造出全球最大的神经拟态系统Hala Point,旨在支持未来类脑AI研究。该系统就是基于Loihi 2处理器构建的,拥有多达11.5亿个神经元和1280亿个突触,速度最高可达人脑的200倍。英特尔称,Hala Point的神经元容量大致相当于猫头鹰的大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神经形态计算机。

  除了英特尔,IBM公司也在去年推出了其最新的类脑芯片原型“北极”(NorthPole)。这款芯片是之前“真北”(TrueNorth)芯片的升级版,测试显示,它比市场上的其他芯片更节能、更节省空间、速度更快。目前,研究团队正致力于将这些芯片组合成更大规模的系统。

  此外,规模较小的神经形态公司,如澳大利亚AI芯片制造商BrainChip、中国AI芯片初创公司SynSense以及荷兰神经形态处理器公司Innatera也在这一领域积极投入研发。

  在软件方面,正在开发的算法和计算模型都在模仿大脑的学习和信息处理方式,例如人工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

  商业应用前景乐观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神经形态计算机的未来商业应用主要分为两大领域:一是为AI应用程序提供更节能、更高性能的平台,包括图像和视频分析、语音识别以及为ChatGPT等聊天机器人提供动力的大型语言模型;二是“边缘计算”,即在联网设备上实时处理数据,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手机、可穿戴技术等都可通过“边缘计算”应用极大提高效率。

  然而,技术挑战依然存在。神经形态计算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在于软件的开发,以适应这些独特硬件的运行需求。尽管硬件已逐渐成熟,但如何以全新的编程方式激活其潜力,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成本也是一大挑战。无论是硅基还是其他材料,制造全新的神经形态芯片都需要高昂的成本投入。

  今年5月,德国科技公司SpiNNcloud Systems宣布,他们正在开发一款名为SpiNNaker2的神经形态超级计算机,能模拟至少100亿个神经元,并计划将其商业化。这款基于人脑原理的混合 AI高效能电脑系统,无疑为神经形态计算领域注入了新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22/28/9056586027291125312.jpg" alt="" />

  “我们随时可以迎检。”在203分厂吡拉西坦生产现场,副厂长徐思佳说这话时,底气十足。

  “年夜饭不仅仅是一顿丰盛的大餐,还包含着对时光的敬意、对生活的整理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颜安说,他家的年夜饭也加入了当地美食,他们去东京的超市采购了当季最新鲜的鱼、虾、螃蟹等,制作了刺身、寿司等,不同的饮食文化融汇在一桌年夜饭中,不同风味在舌尖碰撞带来了独特的味蕾享受。

  在法国里昂,法国小熊猫学校校长罗坚一家人和朋友们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朋友们把自家最拿手的菜带过来,红烧鱼、米粉肉、八宝饭、糯米糍粑等应有尽有。我家院子里种了一棵香椿树,之前我采了一些香椿芽冷冻在冰箱里,这次拿出来做了一道香椿炒鸡蛋。我七岁的小儿子第一次尝试掌勺,在大人的帮助下做了一道西红柿炒鸡蛋。我们还从中餐馆订了北京烤鸭、烤乳猪、广式烧鹅等菜品来丰富餐桌。”

  在景山公园万春亭,游客在福条、福牌上书写新春寄语,讨个好彩头;国家植物园东南门植物文创店里,猜灯谜、送对联的新春祝福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节日期间还将有巧手制灯笼等民俗活动;北京动物园在正门广场开展“玉兔呈祥新春送福”活动,抽取幸运家庭,为游客送上新春祝福并发放新年礼物;陶然亭公园不仅有剪窗花的现场体验活动,同时在冰雪活动现场还有手写福字、赠送小兔子挂件等年味儿十足的民俗活动,邀请游客将满满的福气带回家。

  慢生活,不一定速度缓慢。其实,传统新年本不全是“慢”,相反,中国很多地区都有“过忙年”的说法。人们忙着采办年货、打扫卫生、备年夜饭,春节中的母亲何尝体验过慵懒惬意的慢时光?可在记忆里,为什么春节似乎过得尤为缓慢?也许是因为一份完整而连绵的时光,对习惯了碎片时间的当代人来说,已是买不到的奢侈。

黄沛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