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发行进入“下半场”,哪只产品有望“冲上云霄”?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7-01 00:58:21

  来源:资本深潜号 

  七月的第一周即将到来,这是下半年的第一个发行时段,对于新基金市场里的各家基金公司而言,新的竞逐又开始了。

  回望上半年,债基和QDII产品的风景独好,REITs的募集情况有所企稳,权益类产品“抄底”发行不断,整个市场仍旧维持在一定的热度之上。

  对于显然处于建仓“机遇期”的公募新基金而言,如何展示自己身特点,获得更多投资者的青睐,仍然未来一阶段最重要的考验。

  01

  债基发行“回升”

  根据choice数据统计,未来一周,共有19只新基金发行,其中,债券型9只,指数型6只,混合偏股3只,REITs一只。

  纵观六月,债券型基金发行较少,但在七月初迎来小高潮,给市场带来了一些新的看点。

  这或许和两方面原因有关,其一,市场逐步回暖,尤其是政金债为代表的固收类产品获得了热捧,带动更多债基产品投向市场。

  其二,随着市场企稳,更多的偏股产品前期也完成发行,这给债券基金的发型腾出了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大把的债基外,指数基金也在今年下半年的第一周有很多表现,央企红利、500增强、沪深港黄金等都逐步摆上柜台。

  02

  新锐长债管理人

  未来一周,即将发起新基金的平 安基金李瑾懿,是近期债基市场的一个新锐,截至2024年6月,她管理基金的时间不过三年多一点。

  她于2020年12月加入平安基金公司,在平安基金的任职的三年多,主要在管理长债基金和固收+风格的混合基金。

  纵观她过往管理的长债基金,收益率都为正值,在同类型排名中大致稳定在前50%的位置。其中也不乏排名一度靠前的产品(见下图,平安合泰定开债年度收益)。

  不过,她管理的长债基金里业绩表现和排名还是有差异,不同阶段的排位也有起伏。同时,她的管理规模也超过了190亿。

  这可能会构成未来管理新基金时的一些挑战。

  03

  固收老将能否自证?

  南方基金也将在未来一周迎来新的固收产品南方尊享文件增利,基金经理是李轶。

  李轶是中央财大的国民经济学硕士,2005年7月加入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从事固定收益研究,历任债券研究员,助理总经理、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监,是个固收条线的老将。

  2008年至2022年,她陆续出任过大摩华鑫货币基金和大摩华鑫多元收益的基金经理。

  在大摩基金期间,李轶的收益不错,大摩收益18个月和大摩多元收益的表现都不错。尤其是后者,李轶的任职回报率达100.80%,管理假期间业绩始终处于市场前50%。

  2022年9月,李轶加入南方基金,接管安颐混合和安颐混合两项混合偏债型基金, 可能是由于出手时机不是太好,李轶在新平台的“运气”不是特别出挑。

  但李轶这次出击二级债券的时点应该比较不错,固收和权益市场都有品种可以买,她能否重现之前的稳定业绩,值得关注。

  04

  股票老手能否“乘胜追击”

  景顺长城的张靖也曾经在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就职,但是他以股票型基金见长。2014年5月加入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自2014年10月起担任股票投资部基金经理,现任股票投资部基金经理,兼任投资经理。

  张靖的代表产品是景顺长城策略精选灵活配置混合A。在他接近10年的任期内,该基金的回报率达到了262.38%。即便在大盘下行的情况下,2023年度的成绩也证明了其在抗风险方面有一定能力。(下图,天天基金网)。

  张靖管理的比较突出的产品是2022年9月接管的景顺长城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A基金,在2023年取得了超越市场的回报率。

  未来,张靖在偏股型基金方面能否复制此前的成功,或许是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杨红卜

  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党的二十大后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08/2156121502" alt="" />

  张新起不仅自己追求奢华的生活,甚至还想为下一代乃至下下一代预留充裕的财富。孙子孙女才几岁大,他就在青岛买了两套高档别墅,给他们一人一套。抱有这种欲念,欲望黑洞自然怎么也填不满。主政潍坊的十年,是张新起疯狂谋私的十年,在农产品贸易、供热、供水、港口等多个重大项目里,他都和私营企业主做了交易,攫取了财富。让人深思的是,张新起的父辈其实和潍坊颇有渊源,他父亲是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一辈共产党人,潍坊正是他第一次上战场的地方。张新起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身为团级干部,他一生艰苦朴素,从未用权力为子女提供过任何方便,对子女的教育都是要自食其力、清白做人。而张新起却走向了和父亲截然相反的方向。

  <strong>坚持改革创新发扬斗争精神</strong>

  从推出“二十条”和“新十条”优化措施,到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再到由“乙类甲管”正式调整为“乙类乙管”……我国新冠疫情防控主动作出一系列重大调整。

张家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