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海归在甘南卓尼大峪沟种菌子

来源: 天眼新闻
2024-06-27 04:39:42

  中新网兰州4月26日电 (南如卓玛 魏建军)“我走过亚马逊河,看过智利的火山口,见过北极的自然奇观,但我更喜欢卓尼大峪沟的野性美。”出生于1994年的“海归”女孩张纳欣在卓尼大峪沟种菌子已有三年,她觉得这里“一半人间烟火,一半山川湖泊”的日子让她内心更加丰盈。

  卓尼县,隶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地貌主要以高山峡谷和森林草原为主,寒冷湿润、降水充沛,具有海拔高、气候凉、温差大、病虫害发生少的高原环境特点,非常适宜食用菌产业发展。

  张纳欣独爱卓尼大峪沟。曾留学美国南卡罗来纳哥伦比亚分校4年的她系统学习过市场营销、企业家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商科专业,还去巴西访学交流,辅修葡萄牙语。谈起缘何回到卓尼,她笑称“哥伦比亚为人称道的美丽,不及我第一次遇见大峪沟”。

  张纳欣的家乡在甘肃陇南,自小对“挖土、种植”饶有兴趣的她,长大后对农业独有青睐。学成回国后,选择回到乡村,脚踏黄土,研究食用菌的种植和销售,先后干过肥料销售、羊肚菌种植等工作,不断学习和积累。

  2021年,甘南卓尼县加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力度,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纳入“五个万亩”产业培育行动。张纳欣的创业企业“纳朵朵”作为产 销龙头企业之一被引进该县进行培育。

  当时,为了做强这个产业,该县主要领导带着当地民企去黑龙江、福州等地考察。“有个东北的教授告诉我们,卓尼的自然气候特别适合,绿色无污染,同时因为高原‘晚熟’一点,刚好赶上错峰上市,不愁市场。”张纳欣回来后租用30座大棚开始在大峪沟种菌子。

  彼时,卓尼县为鼓励更多当地农业企业和农户种植食用菌,通过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成立合作社等方式,建成1500万棒、500万棒菌棒生产线各一条,同时实施“千人千万”培训计划,培训食用菌专业栽培人员1000多人,投资1500万元打造了秋古、纳尼黑木耳种植示范基地。

  “县里对我们创业企业扶持力度很大,土地不需要企业流转,大棚也官方投资建好,我们只需要付租金,专心搞种植,做好产品品质就行。”入春后,气候回暖,张纳欣正在忙着播菌种,把菌种掰成小块,均匀洒在菌床上,用土覆盖。今年计划扩大产量,租100多座大棚,地上种赤松茸,棚内挂种黑木耳。

  “赤松茸是低温型菌类,温度高于25摄氏度就不好长,随着气温升高,全国其他产区4月种植结束,卓尼气温较低,我们6月上市,刚好打了季节差。”扎着高马尾,身上裹着一件粉色工装,张纳欣站在种植大棚里,腿上沾泥,脸上洋溢着笑容。

  她算了一笔账:一座大棚一年租金2000元,地租680元,去年种植赤松茸一座棚收入5万元,除去所有成本,一座大棚净利润也有2万元。也就是说,去年净利润有60万元左右,今年按100座大棚算,她觉得净赚200万元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此外,每年夏天,结合乡村游热,张纳欣推出园区采摘活动,实现了部分旅游收入。

  卓尼县副县长谢江波介绍说,该县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村集体经济为基础、基地建设为抓手,以乡土技术人才培训为支撑,将农户捆绑在产业链上,通过土地流转、技术培训、务工就业、利益分红、群众栽培等方式带动农户增收,把产业效益和利润让给农民、留在农村,助力实现乡村振兴。(完)

  阴森的宰相临时驻节府唤起《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回忆;瑶琴的故事是《金陵十三钗》时隔多年的回响;秦桧和他的替身,恰似《影》的真假都督……这些明面上的细节,是显见的“张艺谋元素”,但影片更为隐秘的精神底色,根植于张艺谋所说的,“前所未有的纯文本的表演”,也就是片尾《满江红》的出现和被传诵。

  合唱节目《明天会更好》,歌者演唱水平虽不专业,但让笔者泪流不止。万里之外听到青少年时期的流行歌曲,令人动容。

  同时,赣州纺织服装产业多年来也正积极承接沿海产业升级转移,从小作坊到集群发展,从小打小闹到大产大销,打造了于都女装、宁都童装、石城鞋服、兴国牛仔等一批区域特色生产基地。2021年,赣州市纺织服装产业产值达1050亿元。截至去年年中,赣州市共有纺织服装企业6000多家;截至去年9月底,赣州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288家,同比增加7家,实现营业收入197.3亿元、利润11.9亿元。

  <strong>神舟十五号航天员:</strong>去年11月29日,在“中国梦”提出十周年之际,我们三人圆梦成功,也把很多小朋友的梦想带上了“天宫”。这也是我们送给大家的新年礼物。这40幅作品是从“手牵手·望天宫”活动征集的几千幅作品中精选出来的,每幅画都有故事,承载着咱中国人的梦想和奋斗,承载着十年来那些让人铭记的家国记忆。

  2016年农历正月二十,总书记考察神山村不到一个月,彭夏英在村里的帮助下,开办了神山村的第一家农家乐。趁着乡村旅游热起来,彭夏英一家人齐心协力,不断改善菜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生意越来越好。

  完善预警响应衔接联动机制。健全多部门、多媒体预警信息即时共享机制,完善发布渠道,打通预警信息发布的“最后一公里”;健全灾害预警“叫应”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强化预警行动措施落实,必要时采取关闭易受灾区域的公共场所、转移疏散受威胁民众,以及停工、停学、停业、停运、交通管控等刚性措施,做到精准响应。

许俊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