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高学历造假”? 消费者权益法:最低罚款1000元

来源: 极目新闻
2024-06-20 09:47:59

  维 辰

  如今,零食也流行“高学历”,动不动“××农科院”研制、“××大学”开发,成为一些零食“绿色健康” 的卖点。近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查发现,多款宣称由“农科院、农业大学”等机构参与研发的产品,不仅与科研机构没有任何关系,而且质量检测还不达标,让人大跌眼镜。

  “假学历”现象并非只局限于食品,日用品等行业同样存在。上海辟谣平台总结了两种“学历造假”手法。一种是断章取义,如央视新闻一个科普报道中,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科研人员介绍时,并未提及任何产品、品牌,截屏却被商家用于证明产品是“清华研发”“央视推荐”,消费者难以查证。另一种是偷换概念,从业者利用自己的毕业院校造假,如“××院校毕业生创办”中“毕业生”3个字特别小,混淆“毕业院校”与“院校研发”“院校主办”。有个例子颇具典型性,美容产品品牌“五个女博士”对外称品牌“由五位来自北大的医学女博士共同打造”,5人毕业生身份不假,却因在直播时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以及相关老师的名义做宣传,被北大医学部公开打假。真毕业生以学校名义给个人行为背书尚且不行,更何况有的只是进修过,又或者老师的老师毕业于知名院校,偏就强行攀扯。

  对于冒用上海农业科学院标识和称谓的产品,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曾委托律所进行维权,并向相关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反映,但是这种情况也依然存在,一是缺乏维权经验,二是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比较欠缺。所以说,成本高、效率低,影响受害者维权积极性。

  高效打击,是防治“假学历”营销的关键。一方面,电商平台可加强对“××推荐”“××研发”等信息的识别和核验,落实平台主体责任,不给“假学历”商品提供露脸的机会。另一方面,适当通过惩罚性赔偿制度,调动消费者拿起法律武器维权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往往选好一个人就能搞活一个村。西墙峪村四年时间发生了巨大变化,关键就是选了王成成这样一名好书记。”山东省委组织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孙开连介绍,近年来,山东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念好“选、育、管、用”四字诀,着力建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

  查询链接:天津市2023年普通高考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确定https://mp.weixin.qq.com/s/WXt0FDdOjCAHRzcXbzOLRg

  孙畅说:“希普金斯上台后,将国内民生与经济复苏作为执政的首要任务。”希普金斯此前表示:“中国是新西兰经济复苏的关键部分。中国占我们所有出口的近1/4,是我们在疫情之前的第二大旅客来源地,也是我们学生的重要来源地。”

  7月1日,央视财经频道《对话》“经济新担当”系列节目走进山东,深入革命老区沂蒙山腹地——临沂市沂水县西墙峪村,探寻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背后秘诀。

  针对公众关心的虚假招聘、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规定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了哪些规范?划定了哪些服务“红线”?将如何加强对机构的监管?记者采访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司负责人。

  位于泰山西麓的九女峰,通过打造网红书房“故乡的云”,并在周围布局精品民宿、星空露营地、乡村振兴学院等,在此基础上又推出农产品大集等,把三次产业串联在一起,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地”。

林秋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