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故事:“我的爷爷是抗美援朝老兵”

来源: 上观新闻
2024-06-30 10:57:06

  中新网漳州3月15日电 (邱丽红 戴伟国)“我是听着爷爷的故事长大的,后来父亲也穿上军装,到我这一代当然不能落下。”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2024年春季入伍新兵中,有这样一位新兵,叫郑定宾,赓续传承红色血脉。

  “街坊邻居都说,读小学时听最多的故事就是我父亲的战斗故事。”电话那头,郑定宾的父亲郑连文说起自己的父亲显得十分自豪,并且几度哽咽。

  他说,父亲郑友1947年参加革命(此前被抓壮丁),1948年2月就入了党,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因在抗美援朝战斗中两个脚指头冻坏、两根手指被弹片各削掉一半,1954年以伤残老兵的身份回到家乡。

  “我也是听着父亲的故事走上从军道路……”回忆起父亲的经历,郑连文表示,最佩服的就是他父亲曾因为在阵地上没有水,硬是喝自己的尿维持了快一星期,直到最后一天觉得自己快要牺牲了,部队的人才找到他。

  2014年,郑友走完了光辉的一生,留给这个家的却是无尽的荣光。在父亲的影响下,郑连文1986年参军入伍,在部队期间始终保持红色家庭本色,多次参加重大演训任务,并超期服役了一年。

  今年,郑定宾将大学毕业。原本就想参军的他再次报名,经过严格的体检、政治考核和役前教育,已被审定为预定新兵,即将奔赴军营。

  记者近日见到郑定宾时,经过役前教育训练之后 的他,军姿笔挺矫健,眼神锐利坚毅,从军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

  “我们家现在是三代人从军报国,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正如我的名字‘定宾’一样,我一定要接好这根‘接力棒’,像父亲、爷爷一样。”

  漳浦县役前教育带兵骨干说:“郑定宾入伍愿望十分强烈,平时表现就很积极,我希望他能把家族的红色基因带到部队去,苦练本领,学好技能,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为祖国添彩,为家乡争光。”(完)

  “10混1”阳性后应该怎么做?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期间,共同居住人也需要居家隔离吗?疫情期间医院就诊需要注意什么……针对网友关心的热点问题,央视新闻专访有关专家进行解读。

  老人、孩子、基础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免疫力相对较差,是病毒的易感人群;孕产妇、急重症病人的需求等不得,一旦有事都是急事大事。在疫情防控中让特殊群体得到重点照料,是无数家庭深切的牵挂。

  虽然不是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但“走小步、不停步”的提法仍然值得关注。顾名思义,“走小步不停步”,意味着疫情防控政策将稳步推进,同时,将因时因势进行优化完善和调整。正如此次会上提出的,“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了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方舱最初在设置时,正是吸取了武汉在2020年初疫情暴发时的教训,为了防止所有感染者都涌向医院,造成医疗挤兑。方舱主要目的并非实施医学救治,而是将轻症、无症状病人集中隔离,防止他们进入社会面传播,同时方舱内配有医护人员进行必要医学观察并提供基本药物,如果其中有患者病情加重,立即将其及时转诊至定点医院治疗。

  综艺节目的崛起,让吴亦凡重新寻找自己的定位,通过《中国有嘻哈》这样的垂类说唱节目,彻底打开了他的知名度,“给我来一段freestyle”和“Skr~”火遍了那个夏天。

  “国内具备医教研全面发展能力的医学科学家十分稀缺。”前述主任医师表示,深圳医科院建成后,能联合深圳各大医院,培养更优秀的医学科学家,促进医科院、高校医学部、医院三方联动,真正促进中国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的发展。从这个维度上看,前景还是很乐观的。前述北京医学研究人员表示,医学是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实践学科,颜宁的主攻方向是结构生物学,想要管理好一所医学科学院面临着挑战。

徐嘉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