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来源: 南方周末
2024-06-13 21:03:26

  《习近平关于国家能源安全论述摘编》一书近日出版发行。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能源工作高度重视,就推动能源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推动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与您一同学习领会。

  能源保障和安全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要加快推动关键技术、核心产品迭代升级和新技术智慧赋能,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

  ——2023年7月6日,习近平在江苏考察时的讲话

  要立足国情,坚持先立后破,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

  ——2023年7月17日,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

  ——2024年2月29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 快建设能源强国

  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促进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改革,加强国际合作,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2021年12月8日,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推动能源革命。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

  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要推动能源技术与现代信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探索能源生产和消费新模式。

  ——2022年1月24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统筹好新能源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坚持规划先行、加强顶层设计、搞好统筹兼顾,注意处理好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全局与局部、政府与市场、能源开发和节约利用等关系,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2024年2月29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更大力度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万淑艳

  “围绕重点合作领域,我们还将继续积极组织企业到东盟国家进行商务考察、产业投资,也欢迎东盟各国企业投资钢铁、金属新材料、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制糖等广西优势产业,深化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领域合作。”杨春庭说。

  记者还了解到,近些年,来自南方的客人在北方雪场过年渐成趋势。很多湖北、广东、上海的游客预定了雪场的“年夜饭”。为此,新春系列活动也将持续至2月5日(正月十五)。

  甘肃省统计局局长陈波介绍说,去年甘肃外贸出口总值127.3亿元,增长31.4%;进口总值456.9亿元,增长15.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78.3亿元,增长23.8%;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47.6%,比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不仅量在增加,质也在提升。去年以来,中国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高质量发展坚定有力。2022年中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4%,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2.2%、12.1%,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近30%,新动能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显示,中国发明专利有效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这说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潜力巨大,将为世界提供更多新的合作机遇。西班牙《理性报》认为,西中两国科技合作不断推进,为双方企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德国宝马集团董事长奥利弗·齐普策表示,中国的市场和创新能力对宝马来说必不可少,宝马将继续深化对华合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介绍,202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投资结构深度调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4%,再创年内新高;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1%,快于全部投资4个百分点;社会民生领域投资快速增长;一大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带动新开工项目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刁佑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