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生态持续改善让珍稀水鸟成“常客”

来源: 星岛环球网
2024-06-21 10:16:30

  中新网宜昌1月17日电(董晓斌 舒仁庆)记者17日从湖北省宜昌市林业和园林局获悉,该局通过为期一周的越冬水鸟调查,在宜昌区域共调查记录水鸟6目7科38种9969只,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6种220只,远安沮河、枝江金湖两处湿地公园的珍稀鸟类数量较2022年有所增加。

  近期,在湖北省林业局和湖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总站技术专家实地指导下,宜昌市林业和园林局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越冬水鸟调查。调查记录了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种,分别是中华秋沙鸭98只,青头潜鸭55只;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种,分别是小天鹅37只,班头秋沙鸭12只,鸳鸯8只,花脸鸭1 0只。

  宜昌市林业和园林局专家伍遇普介绍,远安沮河、当阳青龙湖和季家湖、枝江金湖三处湿地是鄂西水禽迁徙通道,从监测数据看,远安沮河湿地公园同步监测中华秋沙鸭98只,观测数比2022年略有上升,而整体数据显示,宜昌占湖北省中华秋沙鸭调查数的30%。

  此次还新发现中华秋沙鸭栖息地4处,分别是长江枝江段、渔洋河宜都段、五峰百溪河湿地公园和长阳清江湿地公园。“中华秋沙鸭是重要的生态指示性物种,更多的栖息地适宜中华秋沙鸭越冬,说明我们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伍遇普说。

  据介绍,此次调查在金湖湿地公园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青头潜鸭55只,是2022年同期监测数的3倍,“原因是近年来金湖湿地通过大量种植青头潜鸭喜欢的荷花、蒲草等挺水植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头潜鸭前往。”

  宜昌是三峡库坝区生态屏障和长江流域生态敏感区,近年来,宜昌持续推进长江岸线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全力打造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生态环境逐渐变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鸟类来此越冬、栖息。(完)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如何更好履职也是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对此,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黄屏表示赞赏,“费交1973年访华巡演,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个访华的西方交响乐团。过去半个世纪里,费交共访问中国12次,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做出了积极贡献。希望费交以音乐为桥,继续发挥友好文化使者的作用。”

  米锋表示,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场所高风险人群较多、人员集中,疫情传播风险大。要加强健康监测和早期干预,确保重症高风险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转诊、及时救治。

  “这种现象反映出了整体就业结构之间的供需正处于调整期,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看,目前大量的本科生研究生从事的是‘白领’岗位,而大中专毕业生更多的还是掌握着一技之长,以产业工人和技术工人为主,偏向技术型和实践型。”王鹏指出,“事实上,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经济门类角度出发,实体经济和产业经济确实需要更多有技能的工人,而对于本科生和研究生来说,管理类的岗位并没有那么多,这就会造成两者之间出现一个‘倒挂’。”

 <strong> 统筹推进数字中国建设</strong>

  最终,李女士的女儿如愿以偿地获得了第一名,也收到了少儿艺术比赛的奖杯、奖牌和证书,却没有进入下一轮的比赛或线下巡展。经多次联系仍杳无音信后,李女士及其他参与投票的家长越想越觉得不对劲,遂向公安机关报案。

李淑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