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门印发通知 引导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

来源: 川观新闻
2024-06-17 03:05:54

  中新网6月14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14日,中新财经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增强质量政策与金融政策协同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据市场 监管总局副局长田世宏介绍,质量融资增信是指以企业具备的质量能力、资质等质量要素为依据建立的增信机制,旨在为具有较高质量效益水平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一些地方实践中,也称为“质量贷”或“质量融”

  作为发挥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作用,让“质量+金融”政策直达实体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田世宏称,《通知》遵循质量和金融领域的基本原则和规律,突出质量要素的作用,按照“信息采集、信用评估、贷款服务、贷后管理”的质量融资增信实施全流程进行部署。

  “从融资增信供给侧看,质量融资增信帮助金融机构破解了质量信息不对称难题;从融资增信需求侧看,加大了对质量效益型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从融资增信的供给和需求的适配看,充分发挥了质量与金融工具的组合作用。”

  不过,田世宏也提到,目前,质量融资增信工作尚处于发轫阶段,主要集中在部分省份和一些城市的“点”上,还未在全国“面”上蓬勃开展。并且存在融资规模较小,参与金融机构数量不多等问题。“因此,三部门联合制定出台了《通知》,通过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引导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更好更全面的赋能企业质量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副司长车士义在会上表示,人民银行高度重视质量融资增信工作,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包括质量效益型企业在内的各类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从数据来看,截至2024年4月末,民营经济贷款余额超过66万亿元,前4个月增加3.3万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超过33万亿元,前4个月增加2万亿元。

  车士义称,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细化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要求,围绕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和金融机构业务实际,从政策引导、资金支持、部门协同、效果评估等四个方面持续发力,形成工作闭环,提升工作实效。(完)

  在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看来,马科斯政府大概率会延续杜特尔特“对华友好”政策。将中国作为新年首访目的地,足见其对中菲关系的重视,此访有望开创中菲友好新的“黄金时代”。

  除了重磅分享,跨年活动还将镜头对准了科研机构的工作日常。《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张辰亮(抖音账号:@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带观众探访了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的昆虫、鸟类及兽类分馆,并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现场演示标本的制作过程,让大家沉浸式体验了在资源库的科研工作状态。探访中,张辰亮特别介绍了鼠兔,一种长得像老鼠但尾巴短的兔科动物。他介绍到,“青藏高原上,很多动物就指着它饱腹,像藏狐最爱的食物就是鼠兔,没啥别的可吃。所以鼠兔养活了整个高原,作为高原最底层的物种,我们叫它高原大米饭。”

第一时间发动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调研了解到,近期,餐饮、线下购物、自驾游等接触类、流动类消费复苏迹象逐渐增多,各地区、金融机构正积极通过消费券、消费贷等方式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迟骋对记者说:“所以我们想通过媒体向社会呼吁,症状轻微的患者,可以到社区医院或二级医院门诊去看病,不要占用急诊资源,把更好的医疗资源留给危急重症患者。”

从2023年1月22日开始

杨宗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