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赴法国旅游增长迅速

来源: 慧聪网
2024-06-15 05:15:57

  产品丰富 体验独特

  中国人赴法国旅游增长迅速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也是中法文化旅游年。法国一直以来都是深受中国游客喜爱的出境游目的地。今年以来,中国游客赴法 国旅游人数增长迅速,预计法国游在暑期将迎来小高峰。

  暑期出游季即将到来,巴黎奥运会也日益临近,记者从多家旅行社和在线旅游平台了解到,近期法国“体育+旅游”的热度持续走高,不少中国游客计划在暑期前往巴黎,既观赛又游览。春秋旅游相关负责人介绍,7月至8月的法国旅游签证预约激增,办理量已超过去年同期。飞猪数据显示,近两个月,中国游客赴法国签证办理量已超过2019年同期。

  据携程统计,今年以来,中国游客赴法国的旅游订单同比增长197%,巴黎、尼斯、里昂、马赛等是热门目的地。去哪儿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游客赴法国游的预订从去年二季度恢复后,一直稳定增长,今年一季度赴法国游预订量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截至6月7日,暑期前往法国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八成。

  同程旅行出境业务负责人孙杰介绍,今年赴法国的中国游客数量较去年出境游恢复时已增长超过100%,法国是欧洲最热门的目的地之一,目前赴法国签证需求旺盛,暑期和寒假的签证申请已在排队。目前,众信旅游的暑期法国游产品预订情况喜人,往年5月中下旬才进入暑期欧洲游产品预订周期,但今年5月初法国游产品报名已接近4成,目前法国一地游产品已售罄。

  深度游玩法多样

  目前,中国游客赴法国游已从走马观花游转变为深入体验游,人们选择在法国参团或自由行,参观博物馆、品尝美食、观看体育赛事,体验当地生活。

  途牛旅游相关负责人介绍,巴黎的卢浮宫、凡尔赛宫、埃菲尔铁塔、奥赛博物馆、塞纳河、巴黎歌剧院最受中国游客喜爱。海滨度假胜地尼斯、国际电影节举办地戛纳以及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圣米歇尔山也是热门目的地。中国游客在普罗旺斯欣赏薰衣草,到勃艮第品美味的葡萄酒,去卢瓦尔河谷探索古堡,沿法国南部海岸线骑行……据去哪儿统计,“五一”假期,中国游客的足迹覆盖了法国的巴黎、马赛、勃艮第、瓦尔、洛林等20多个目的地。

  中青旅遨游旅行董事长韩杰介绍,今年以来,中国游客赴法国旅游持续火热,为丰富法国游产品,遨游旅行新增了与奥运观赛相关的产品,还增加了南法及上法兰西地区的深度游产品。众信旅游集团媒介公关经理李梦然介绍,今年深度法国游产品更丰富,旅行体验更独特,除了传统的陆地线路外,还增加了法国长线邮轮产品。

  赴法国的定制游也日渐流行。在携程定制平台,寻觅梵高足迹、名人咖啡馆之旅等定制游,满足了游客的多元需求。截至目前,暑期法国包团定制游产品预订量同比增长128%。

  中文服务更普及

  记者从法国旅游发展署获悉,“奥运之旅”官方专题中文网页已经上线,为奥运季到访法国的中国游客提供最新资讯、攻略以及行程规划,包括经典奥运场馆的观赛和参观攻略、奥运火炬传递线路探寻、奥运赛事主要举办城市的潮流玩法等。

  法国旅游发展署大中华区总经理邓佳琳介绍:“最近调查显示,中国游客对前往法国旅游具有浓厚兴趣。今年我们向中国游客推荐在新目的地‘慢旅行’,用更多时间探索法国的独特风景、文化和自然遗产。”

  法国为中国游客提供更加方便的数字化服务。很多地方都开通了微信和支付宝,银联卡支付也很方便。法国的许多商店、主要酒店等提供中文服务,在主要的博物馆也能找到中文导游。

环境恶劣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9日电 (记者 余湛奕)由全国总工会指导,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2023年“送万福、进万家”书法公益活动9日在中国职工之家举办首场示范活动——“致敬劳模工匠”专场。

  <strong>保持清醒坚定,赢得历史主动,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strong>

  昆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沈一平介绍,昆山聚焦疫情防控“迎峰转段”过程中经济运行的堵点、难点以及广大市场主体的急难愁盼进行了深入研究,制定出台《措施》。重点围绕强预期、扩投资、稳就业、促消费、惠民生等领域推出20条政策措施,力求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进一步促进经济加快恢复、回升向好,为全年经济稳增长开好局。

  为满足基础设施建设全生命周期资金需要,国家开发银行各领域基础设施项目最长贷款期限进一步延长。其中,水利、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机场等重大工程贷款期限最长延长至45年。截至2022年底,国家开发银行基础设施领域15年以上长期贷款占比76%。同时,该行通过牵头组建银团、发行专题债券等多种方式,引导商业银行和社会资本向基础设施领域投入更多、更长期限资金。

  他们每天的工作如何安排?吃得好不好?身体有没有不舒服?每天锻炼效果如何?跨越天地,该团队始终将乘组在轨安全和健康紧紧握在手中。

陈添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