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荔枝网评:流传千载,运河文化何以弥新?

来源: 学习网
2024-07-08 23:10:15

  悠悠大运河,一 河通南北,千载连古今。近日,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之际,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联合主办的“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扬州启动。

  通南北千里,润幽燕风华。大运河始于春秋时代的邗沟,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3部分组成,绵延3200余公里,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流经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古代运河。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变迁的重要历程,书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壮丽篇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今天,我们探索大运河里的千年文脉,读懂流传千载的运河文化何以弥新。

  保护为先。大运河的价值,不单单是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存在,更在于其文化韵味和生活气息。北京的澄清闸、天津的金钢桥、河北沧州铁狮子、河南的惠济桥、山东的光岳楼、安徽的泗水河段、江苏的扬州天宁寺、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浙江杭州的富义仓……大运河沿线八省市等世界文化遗产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通过各种形式向世人讲述着大运河的故事。保护大运河,就要强化保护意识,统筹做好提升沿河品质、水生态修复、文化遗存保护、护岸建设、绿化植被等工作;要加大谋划力度,利用独特的运河优势,抢抓国家扩大有效投资政策机遇,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谋划重点项目建设;要强化工作协同,加强属地部门协同联动,把大运河保护与航道建设、防洪排涝、环境整治、文旅融合等有机结合起来,为大运河添彩,让大运河的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

  传承为本。运河文化多风采,流传千载总有“新”。从最初运河的开凿,到隋唐大运河的拓展,再到元代大运河的“裁弯取直”,再到今天大运河与南水北调工程牵手,守正创新成为大运河亘古千年的“灵魂”。大运河沿岸的河道、船闸、会馆商铺、古街古寺等不可移动的实物遗产,以及具有大运河特色的饮食、戏曲、工艺、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背后是运河文化以新技术和新表达滋养精神,见证一座座城市因水而兴、一个个区域交流融合、一户户人家烟火升腾。我们坚信,千年大运河在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传承与利用,未来更加可期。走过绿杨城郭,古巷清曲,也走过四时变幻,中国大运河这张文化“金名片”定会更加耀眼瞩目。(唐代远)

球迷太热情 小朋友被吓哭

京津冀名嘴说球第3期(上)北京名嘴聊本届世界杯新鲜感十足

何胜始终非常理性,“无论什么比赛,还是要看当时自己的条件和情况,条件允许,我会出现在比赛现场的。”

在足彩开卖的同时,相关概念股近期也是水涨船高。

11月20日晚,贵州省罗甸县玉湖公园广场灯光璀璨、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绿博黔南·康养之州” 2022中国·黔南体育旅游欢乐季系列赛(冬篇)之黔南州2022“绿博黔南·打卡You你”暨“足球之夜”体育旅游主题活动在这里举行。

更要命的是,赛后,当大批记者来到指定的媒体班车区,准备返回主新闻中心时,在媒体班车区内居然没有一辆大巴!当记者走到媒体班车区准备返回时,已是赛后过了半个小时,但直至22时都未能登上大巴。约300名各国和地区的记者都在等候,而当大巴车开进班车区时,媒体老记们也是乱作一团,抢着上车。那种画面颇像国内上班族清晨在公交站的情景,大巴车尚未停稳,老记们都跟着车一路追跑,等大巴车门一开,大家都抢着上车。而当记者乘坐的大巴车抵达主新闻中心时,已经过了23时,也就是比赛都已经结束了2个小时。

郑镇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