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峡论坛)台湾教师的闽南文化情结:不管什么腔调,都是同一种母语

来源: 北晚新视觉网
2024-06-17 04:57:48

  中新社厦门6月15日电 题:台湾教师的闽南文化情结:不管什么腔调,都是同一种母语

  作者 叶秋云

  出生于台湾高雄,祖籍地在闽南地区,李姿莹从小浸润在闽南文化里,对闽南文化十分热爱。

  李姿莹与漳州结缘,也与闽南文化有关。2013年,还是研究生的李姿莹参加了闽南师范大学主办的海峡两岸青年闽南文化研习营。“这是我研究闽南文化以来,第一次踏上闽南这块土地。”

  短短几天,李姿莹欣喜发现,漳州与台湾有非常相似的风土人情,给她一种回家的感觉,非常的亲切。“那一周的活动,除了让我对闽南从一种模糊的概念开始有了真切的新感受外,我还结识了很多好朋友。”

  李姿莹提及的“好朋友”,其中一位便是她的丈夫徐雁飞。海峡两岸青年闽南文化研习营期间,漳州诏安小伙徐雁飞担任研习营活动的导游,与李姿莹就此相识,之后相知、相爱。

  2018年9月,从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博士毕业后,李姿莹追随着爱情的脚步,入职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民间文学、闽南民俗等课程。次年,她与徐雁飞组建了两岸婚姻家庭。

  在闽南师范大学,李姿莹还给学生上戏曲研习课。此次论坛大会上,她在发言中表达了对歌仔戏的热爱。她说,歌仔戏根在大陆,起于台湾,流传于两 岸。

  “我虽然不是歌仔戏出身,但我很爱看戏。”出于这份热爱,李姿莹开始剧本创作、研究和学习演出,并把这份热爱带给学生,“希望把这么有趣和美好的文化传承下去”。

  2021年,李姿莹创作的歌仔戏《开漳圣王传奇》在漳州市漳浦县上演。由闽南师范大学戏曲协会学生出演的这出闽南语歌仔戏,为两岸共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添了不少青春与传承气息。

  “我的学生们很有趣,因为他们来自天南地北,很多根本不会讲闽南语,所以他们的闽南语会有泉州腔、厦门腔、漳州腔等。”李姿莹说,不管是什么腔,都是同一种母语、同一种文化。“作为一名教师,看到学生们充满成就感的眼神,我觉得这就是闽南文化新的传承。”李姿莹说。

  来漳州近六年,李姿莹已视这里为第二故乡。“漳州的古城老街、闽南美食,熟悉的乡音,亲切的街坊邻居,还有我最爱的家人,这一切都让我深深爱上这个第二故乡。”

  在李姿莹看来,闽南文化在两岸共生共荣,承载着两岸民间艺术文化的精华,见证着两岸人民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结。

  印尼媒体援引巴布亚省抗灾机构官员阿塞普哈立德的通报报道,地震导致建于巴布亚省首府查亚普拉市区水域上的一座自助餐厅倒塌,4名当地民众遇难。震中地区一些公共设施和居民房屋遭破坏。抗灾机构在安全地带搭建了一些应急帐篷安置被紧急疏散的灾民,并正进一步收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数据。

  从4月1日起,新加坡将进一步缩减对新冠病毒检测和治疗的津贴,因感染新冠病毒住院的病患必须支付医药费,但新冠疫苗和口服抗病毒药物仍然免费。

  2月2日19时许,瑶海分局接到群众报警,称合肥市某中学一班级家长微信群内有人冒充老师骗取学习资料费,被骗家长达20余人。接到报警后,瑶海分局立即组织警力开展案件侦办。

  <strong>黑恶势力“狂”不起来“飙”不上去</strong>

  董煜:“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条中国特色、九条本质要求和五条重大原则,实际上它已经构建起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理论体系。”

  在此背景下,《狂飙》中不少刺激着观众们肾上腺素的情节,其实更偏向于艺术创作。例如剧中的部分打斗场面,刘庚认为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现实中不存在动不动就拿枪对峙的场面。”说到这里他的警察DNA动了,“剧中好像谁都能用到枪,让我很怀疑他们枪支的来源到底是怎么回事?”

苏映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