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驰:聚丙烯宏观向好持续有限 后市承压于基本面

来源: 星岛环球网
2024-06-13 12:34:54

  5月份国内PP市场价格重心再度小幅上移。以华东拉丝为例,最低点出现在月初的7555元/吨,随后震荡走高至下旬的7790元/吨。截至5月31日,华东拉丝均价7664.76元/吨,环比增长1.26%,同比增长6.17%。

  从PP价格季节性波动特点来看,5月份PP价格走势与往年下跌的特点相悖,驱动5月份PP价格上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5月份处于国内装置检修集中季,月内检修损失量较大,位于历史同期最高点。PP需求整体偏弱叠加企业盈利有限,生产企业整体开工负荷率下滑,导致产量增势放缓。此外新投产能投放有限,国内供应增量不及预期,对PP市场价格形成支撑;(二)本月油价整体呈现跌后持稳态势,对PP成本端支撑相对有限,但煤炭价格有所上涨,整体来看PP成本端支撑仍较强;(三)中下旬宏观利好政策以及期货上行对现货市场业者信心有所提振,一定程度上推动现货市场价格上行。

  5月份PP市场保持偏强震荡态势,但宏观面向好持续有限,6月份PP走势价格主要驱动因素仍在供需基本面,预计PP价格承压运 行,价格重心小幅下滑:

  装置检修力度下降 供应继续抬升

  目前弘润石化和京博石化一线已经重启,加之月内大唐多伦双线、延长中煤榆林等多条产线预计重启,装置检修力度有所下降,预计6月检修损失量在51.86万吨,环比减少25.21%。加之月内青岛金能二期一线有投产预期,在新增产能释放和部分检修装置回归下,预计国内PP产量继续抬升。

  进口市场来看,短期内进口窗口仍将关闭,进口货源难有明显增量,维持基本体量为主,且进口量在国内总供应占比较小,国内总供应走势仍由国内产量决定。整体来看,预计6月份国内PP供应继续增长,对PP市场价格存在制约。

  季节性淡季 需求难觅亮点

  从卓创资讯重点监测的塑编、BOPP膜、注塑样本企业开工负荷变化来看,5月份塑编样本企业平均开工负荷率为44.25%,较上月下降4个百分点;BOPP膜样本企业平均开工负荷为49.75%,环比下降1个百分点;注塑样本企业平均开工负荷为49.50%,较上月下降2个百分点。总的来看,5月份PP主要下游领域开工负荷率皆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后市来看,虽然近期BOPP订单反馈有所改善,但PP下游领域整体来看仍处弱势。终端工厂新增订单有限,下游开工水平仍有下滑预期,叠加企业盈利水平暂无修复,下游对后市信心相对不足,逢低刚需补货为主,6月份PP需求预计小幅下滑。

  出口市场来看,6月海外装置整体检修力度也有所减弱,但部分区域需求有所走弱,海外买方采买积极性预计有所下滑,此外出口航运成本和时间的增加也制约着我国出口,预计6月份PP出口体量有所下滑,对PP价格支撑有限。

  此外欧洲央行五年来首次降息,加之对夏季供应以及美联储9月降息的担忧,国际原油预计迎来上行,对PP成本端预计有所增强。基于以上分析,虽然6月份国际油价存向好预期,PP成本端支撑预计增强。但季节性淡季下需求预计环比下降,对PP价格有所拖累。加之供应端压力逐渐增大,预计6月份PP市场价格承压运行,价格重心小幅下滑。

责任编辑:陈平

  此外,多起火灾事故造成民众财产损失。台南市永康区一家塑料生产厂26日发生火灾,附近8户居民受损;安南区海西段一处空地25日因非法堆置大量木材而失火;同日,新北市新庄区一栋大楼的电信机房发生火灾,消防人员共疏散85名用餐民众及60名餐厅员工。

  近日,广西交通运输厅出台《广西逐步有序恢复国际道路客运工作方案》(以下称《方案》),对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出入境人员往来国际道路客运服务工作作出部署。

  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倍。旅游饭店、经济型连锁酒店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6.4%、30.6%,民宿服务提供个性化服务受到游客欢迎,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4.2%。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28日电 据海口海关官网28日消息,春节假期期间,随着海南旅游市场日渐回暖,海南离岛免税市场持续火爆,已成为海南吸引国际消费回流的重要窗口。据海口海关统计,1月21日至1月27日,<strong>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15.6亿元</strong>,比2022年同期增长5.88%,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长51.5%;免税购物人数15.7万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9.51%,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长64.9%;<strong>人均消费9959元</strong>。(中新财经)

  “我们对最新颁布的私募备案办法做过评估,虽然目前只是征求意见稿,但预计今年会很快落地。一旦正式施行,由于提高了私募准入门槛,该办法会大大加速行业洗牌速度,优胜劣汰。”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十几个人的私募团队,年终分享十亿年终奖的“造富神话”,一直在私募圈中流传,吸引着无数中国最顶尖的优秀人材趋之若鹜。

陈威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