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观·回响|筑牢北疆绿色长城

来源: 快科技
2024-06-07 12:17:56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4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活动聚焦“土地修复、荒漠化和干旱韧性”。

  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将防沙治沙牵挂在心,多次对荒漠化防治、推进“三北”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横亘于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防治荒漠化的主战场之一。近年来,内蒙古牢记嘱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切实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努力筑牢祖国北疆万里绿色屏障。

  2023年9月15日,河湖湿地水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团队在内蒙古乌梁素海采集湖水样本(无人机照片)。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的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是控制京津风沙源的天然生态屏障。近年来,当地不断加强乌梁素海综合治理力度,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工人在内蒙古巴彦淖尔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管护树木(2024年5月26日摄)。数十年来,林场结合“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低质低效林改造等生态工程,持续提高森林覆盖率。

  2023年9月10日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拍摄的樟子松林(无人机照片)。多伦县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当地通过人工造林、工程固沙等措施治理沙化土地。

  2024年4月27日,治沙工人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腾格里沙漠S315沿线固沙工程现场用稻草扎草方格(无人机照片)。

  2024年3月28日,治沙工人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阿古拉镇的沙地里打草方格。

  2024年3月27日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拍摄的栽植在羽翼袋沙障内的樟子松。

  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巴彦呼交嘎查其白线防沙治沙项目区,穿沙公路将沙地切割,沙丘被逐步固定(2024年5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

  2024年5月16日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拍摄的乌兰布和沙漠光伏基地(无人机照片)。乌兰布和沙漠建设生态光伏基地,采取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办法,努力把沙海变为“绿海”。

  2024年5月15日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沙地拍摄的“双百万亩”综合治理工程努古斯台项目区(无人机照片)。

  记者:连振 贝赫 李云平 李志鹏

  编辑:徐金泉 林立平 毕晓洋 许睿 张浩波 虞东升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新华社摄影部、内蒙古分社联合制作

  “我们将牵线、协调优质师资力量参与到社区的公益文体教学。”唐文胜主动交换了联系方式,并及时做好记录。

  财政部介绍,2021年度应公开预算和决算的地方各级政府分别为3075家、3074家,均已全部公开。2021年度应公开预算和决算的地方各级部门分别为22.99万家、23.17万家,未公开6家、3家。未公开预决算的地方政府和部门数量自2018年度以来连续四年均为个位数,基本实现应公开尽公开。

<strong>我会继续这份责任!”</strong>

  将太空垃圾登记在册进行追踪管理

  在规范执法提升方面,推出优化企业所得税政策风险提示服务、探索优化新设立纳税人纳税信用复评机制等2条措施。

  经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核定,2022年,西安市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86.07万亩,其中夏粮210.29万亩,秋粮175.79万亩较上年增加1.6万亩,增长0.93%。全年粮食单产364公斤/亩,高出陕西省平均单产77.3公斤。

赵德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