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有了潜航器,还需要潜水员吗?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2024-06-23 12:10:45

  中新社三亚6月22日电 题:有了潜航器,还需要潜水员吗?

  中新社记者 李纯

  “水下500多米的海底,非常安静,只能听见潜航器电机的声音,还有水压下舱体发出的‘砰砰’声。”回忆起第一次驾驶潜航器下潜到如此大深度的经历,服役于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某防救支队的余双江,对当时看到的海底景象仍然记忆犹新。

  做了10年潜水员,余双江决定走出舒适圈,转型成为一名潜航器驾驶员。他告诉中新社记者,想要到达超越人体承受极限的海洋深度,必须借助新型潜航设备,这也是海军部队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该支队近年来执行的多项任务中,载人、无人潜航器等一批智能装备的运用发挥了关键作用,推动该支队深潜救援艇、遥控潜水器等新质装备作战能力的生成,部队转型发展走上“快车道”。

  观察深海的“屏幕”从潜水镜扩大到潜航器观察窗,“接触”海洋的方式也从双手变成了两条机械臂。余双江说,不同于背着氧气瓶亲身感受海流,驾驶潜航器的很多操作需要靠“想象”。“驾驶员与潜航器要合为一体,不仅要理清水下作业思路,更需要在头脑中形成一种立体空间感。”

  机械结构、生命支持、水下操控……潜航器承载的系统复杂多样,涉及物理化学、数电模电等多个专业领域。余双江也坦言,即便有当潜水员时培养出来的“水下空间感”,对于这些专业知识,自己仍要从零开始学习理论,逐步上手进行操作,目前尚在摸索阶段。

  为了加快潜航装备能力建设的步伐,中国海军部队也招收了一些高学历人才,黄昊就是其中一员。这 位致力于“以科技带动战斗力”的年轻人,目前已是该部队潜航器队伍的骨干之一。

  “目前只是第一阶段。”谈及队伍的发展愿景,黄昊说,未来还要为官兵们创造更多机会,让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装备的操作与维护能力合二为一,为部队战斗力建设提供必要保障。

  这位中国海军的新生代对“新质”也有自己的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新技术运用在装备上,我们能够完成之前做不到的事情,更高效也更安全。这也对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官兵们要敢于突破‘舒适圈’,勇于创新,用新的思维方式来对待未来可能的作战环境。”

  “有了潜航器,还需要潜水员吗?”余双江说,关于这个问题,战友们曾有讨论,答案则是否定的。潜航设备的发展体现了一种进步,但水下的许多工作仍需由人来完成,因为“人的灵巧性是机器不能完全取代的”。

  他也提到,后续任务可以根据相关标准,明确哪些工作需要潜水员来做,哪些工作需要潜航器来做,哪些工作需要人员与设备共同完成。“各有职责分工,又能协作配合。”

  黄昊也提到,很多潜水员也转型从事新质防救力量工作,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的战争形态会有新的变化,不只有潜水员单一作业,同时需要运用潜航装备达到更大深度,协同配合完成难度更大的任务。“要分析不同水下作业形式的优劣,做到扬长避短、相互配合。”(完)

  大陆有关方面10日分别向台湾佛光山致唁函,对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法师圆寂表示哀悼,高度评价星云法师为促进两岸交流、推动和平统一作出的贡献。

  在主动安全方面,重点突破智能感知、在线监测等技术,对“人、机、环、管”四大要素进行提前感知、预判、预测和预警,构建主动安全防控平台,实现对风险要素的精准“知-辨”,建立由“治-控-救”三道防线组成的矩阵式安全管控体系。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翟亮介绍,12日早晨至傍晚北京市自西向东出现雨雪天气,上午趋于明显,08时至14时为主要降水时段;山区有小雪,平原地区开始为雨,后转为雨夹雪或雪。预计11日白天最高气温4℃左右,受冷空气影响,12日白天最高气温将下降至1℃,夜间最低气温-5℃。13日白天最高气温回升至7℃左右,夜间最低气温-4℃。

  Gucci、YSL等奢侈品牌母公司开云集团财报显示,公司2022年第三季度营收增长23%至51.37欧元,虽然中国受到疫情影响,但亚太地区(除日本外)仍实现7%的增长,为占比最高的市场。爱马仕2022年前9个月营收同比上涨32.5%至31.36欧元,其中亚洲(除日本外)营收增长47%。公司表示,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强劲增长”。

  中长跑项目既枯燥又辛苦,但张新艳依旧坚持训练,每周跑量都在220公里左右。常年高强度训练对她的身体也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她用实际行动和意志让自己达到一个个新的高点,不断提高体育水平。

  近日,贵南高铁广西段顺利完成铺轨。在这背后,有两位用脚步丈量安全的“守隧人”,为贵南高铁的建设保驾护航。他们是南宁铁路公安局柳州公安处贵南高铁河池筹备组的民警梁钟阳和农喜越。

袁静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