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台历史见证者讲述两岸故事:海峡两边是一家

来源: 学习网
2024-07-08 11:48:41

  中新社南京7月5日电 (记者 朱晓颖)黑白的照片与影像、斑驳的家书、在母亲坟前题写的诗文、有“想家”字样的衣物……5日,近300件老物件、46部影片亮相“我家的两岸故事”南京巡展。展览以数百位迁台历史见证者的人生经历,展现了两岸同胞骨肉相连、血浓于水的历史根脉。

  展览分“离乡”“思乡”“新故乡”“返乡”四大主题,在此前巡展的基础上,新增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抗敌御侮、迁台后代返回大陆寻根问祖等内容。

  “山东菏泽是我出生的地方,台湾是我长大的地方。对我来说,两岸不是两家,是同一个家。”巡展上,年近九旬的台湾老兵高秉涵指着自己回菏泽老家的照片,忆起与家人的团圆时刻,仍然难抑激动。“我小名叫春生,老家人都以为我死在他乡。当我喊出亲戚的小名、互认身份时,我们紧紧抱在一起,痛哭流涕。这一刻等了太久。”

  “不少台湾老兵孤独终老。他们有句口头禅,‘生已是游民,死不能游魂。’”受老兵们生前所托,高秉涵在20多年间护送了100多位老兵骨灰回大陆各地的家乡安葬。

  台湾资深媒体人黄智贤观展后百感交集。“我的很多老师、同学、朋友都来自眷村。从小我有一半的时间在眷村里度过。从山东口音的‘包子、馒头’叫卖声,到香气扑鼻的牛肉面。眷村里五湖四海的饭菜背后,是两岸的牵绊。”在黄智贤看来,这些真实朴素的情感,是两岸同文同种、同根同源的具象表达。

  “办展的初衷 ,是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两岸的历史。”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沈庆京向中新社记者表示。他曾于20世纪80年代克服岛内重重阻力,出资筹拍电视纪录片《八千里路云和月》,为台湾民众了解大陆打开一扇窗

  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于2017年启动“抢救迁台历史记忆库”计划以来,已探访1300余位迁台历史见证者,收集整理了文字史料、影音口述等内容,旨在通过特定时代下人物的真实境遇,勾勒出迁台历史的时空脉络。2019年起,该基金会在高雄、上海、台北、福州等地陆续开展“我家的两岸故事”城市巡展,南京站是展览的第七场。(完)

  “金桔300株、菊花200株、红掌150株……”张广耀和陈戈对货物进行快速清点,认真核对花卉的产地、品种、数量等关键信息。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 李纯)阳性康复之后需要继续用药巩固疗效吗?需要坐一个“小月子”休养30天吗?专家在16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对此予以回答,“进补不是不行,但切忌操之过急。”

  2023年刚开年,世界银行发布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认为全球经济正“危险地接近陷入衰退的程度”。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5日援引熟悉西方情报的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乌克兰是一个西方武器实验场。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台北1月16日电 农历新春前夕,台湾无薪假情势回升。据台当局劳动事务主管部门16日公布的最新减班休息(无薪假)统计,本期事业单位2153家,实施人数14196人,较上期增加136家、697人。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记者走进仁丰里,入口处各式各样的传统花灯、主干道拥挤喧嚣的送福现场、街巷间开门迎客的文艺小店、街区内熙熙攘攘的客流,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提醒大家,古城正在逐渐恢复往日的商业活力和消费张力。

谢财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