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58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来源: 发展网
2024-06-25 14:07:02

  中新网北京6月24日电 (记者 陈杭)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记者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获悉,北京地区单位主持完成的58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奖,包括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50项,占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28.7%。其中,唯一的特等奖项目和唯一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均由北京单位主持完成;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项目中北京单位主持完成的项目占3项。

  北京基础研究领先优势明显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近年来,北京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通过系统布局、稳定支持,推动产生一批优秀基础研究成果。2023年度,北京18项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占国家自然科学奖总数超过36%,获奖项目发挥了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研究员主持完成的项目“细胞命运稳定性与可塑性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荣获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项目揭示了细胞命运稳定性和可塑性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在表观遗传信息继承和功能机制方面取得了前沿性的成果,为衰老过程中表观遗传退变提供了创新性的干预策略。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赋能产业发展

  近年来,北京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屡获突破。2023年度,北京16项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在装备制造等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凸显,为高精尖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方广有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大深度高分辨穿透成像雷达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项目成果应用于我国探月工程、深空探测、地下空间开发和极地科考等重大战略任务,有力提升了我国空天探测水平。

  新质生产力催生新动能

  北京瞄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机遇,以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未来产业发展基础。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中,代表新质生产力的前沿技术创新成果涌现,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北京邮电大学廖建新教授主持完成的“按需可重构的智能业务网络关键技术及规模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围绕国家建设“网络强国”的重大需求,创建了按需可重构的智能业务网络体系,实现了“能力解耦、编排调度、业务保障”三方面的科技创新,成果得到了规模化应用,引领全球移动通信业务网络的发展。(完)

  此后,以孙宪翠的种植经验为引领,当地近千名村民栽种新品种,周边乡镇数千名村民也对新品种跃跃欲试。“几十吨地瓜一个月就能卖光,今年我们留下一些主打年货市场。”

  矿产铜产量为52.1万吨,较2021年上升6%,这是由于科力托(Kennecott)铜矿和埃斯康迪达(Escondida)铜矿的品位较高。但奥尤陶勒盖排产顺序导致的较低的品位和回收率抵消了部分增量。第四季度,科力托对阳极炉计划外的维修延长了停机时间,阳极铜产量持续低迷,并可能导致2023年第一季度阴极铜产量下降。受冶炼厂和精炼厂的业绩影响,在力拓进行九年来最大规模重建前,科力托精铜产量将持续受到挑战,重建计划于2023年第二季度开始,预计持续3个月左右。

  其三,创新发展投资动力比较充足。近年来,以电子医药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和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高技术服务业都保持良好增势,今后在这些方面仍有较大潜力。

  保持规律进餐。尽量维持和日常一样的进食节律和时间,不宜过于随性地进餐,尽量每日三餐或少量多餐的原则。

  “王琼故居为明清风格二进四合院落,占地4000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王琼故居和王氏宗祠等。”刘家堡村党委副书记王俊利介绍,该村村口旧有“王琼故里”石碑,其故居俗称“五面牌院”,有“品端金玉”“浑金璞玉”“枢密增荣”“武德待诏”等牌匾。

  本轮是国内油价2023年第二次调价,调价后,成品油年内呈现“一涨一跌”格局。两次调价涨跌抵消后,汽、柴油累计每吨均上调45元,基本回归至2022年底水平。

许俊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