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成果+南沙转化+湾区应用”协同创新链正在形成 改革扎实落地

来源: 浙江日报
2024-06-13 22:05:03

  央视网消息: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是粤港澳大湾区推进改革的“急先锋”,是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的重要载体。通过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深入实施,港澳居民来广东生活发展更加便利,粤港澳协同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总台央视记者 宋达:如今,港澳居民来广东无论是生活、就业、创业,都越来越便利。我身后的前海深港 青年梦工场就是不少香港青年人“梦”开始的地方。开园至今,这里已经孵化了约700个香港创业团队。

  四年前,香港青年余广滔带着创业的梦想和有机废弃物处理技术来到前海。前海的各项便利措施,特别是去年发布的“支持港澳青年12条措施”,帮助他的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

  今年3月,国家出台政策,在前海工作的香港居民,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香港税负的部分予以免征,回应了香港青年人的关切。

  在前海,从便利香港居民开立内地银行账户到便利香港企业跨境投融资……一项项改革扎实落地。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副局长 王锦侠:目前前海注册的港资企业达到9055家,注册资本金达到9469.47亿元。港澳23类专业人士经过备案以后就可以直接在前海执业。推动“前海港企贷”落地,前海法院首创“港区陪审”“港区调解”制度。

  如今,前海、横琴和南沙三大平台已形成696项制度创新成果,发布了301个制度创新案例。在广州南沙,港澳企业已落户近3000家、投资总额超千亿美元。粤港科技正在南沙联合创新: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办学,一批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呼之欲出,“港澳成果+南沙转化+湾区应用”协同创新链正在形成。

  广州市委常委 南沙区委书记 刘炜(广州南沙)与港澳共建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和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已经实体化运作。其中“走出去”基地服务全国、服务“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重大项目,累计进驻了100多家涉外机构,服务了180多家企业。

  总台央视记者 宋达:我们来到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它与香港园区一河之隔,直接跨境接壤。目前,河套深圳园区已汇聚160多个高端科研项目和1.5万名科研人才。其中的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是内地首个由港方运营、适用国际管理规则的科研空间,已经引入了40多个香港科创机构、企业和团队。

  未来河套预计将新增20万以上的高端人才,使河套成为“技术源头在香港、创业转化在内地、发展壮大在全球”的首选地。

  1月4日,在长沙河东芙蓉区政府旁的一家火锅店内,店员小郭说,“12月30日开始,生意一下子就好起来了,这几天手脚都忙不赢”。不过,小郭还是有些担心,“接下来应该会好一些,但谁知道呢?”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纷纷报喜,集中发布项目中标公告。仅1月3日,就有18家A股公司发布公司或子公司中标项目相关公告。另外,近期多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折射出美政府社会治理的失败”

  此前,针对“砍单”传闻,东山精密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目前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核心客户订单稳定。在及时澄清后,1月5日,立讯精密、舜宇光学等“果链”上市公司股价逐步企稳,其中舜宇光学一度上涨超7.8%。

  不仅如此,政策面的提振效应也在增强。

  向伊达擅长投资科技板块。她表示,2022年科技板块全年表现出“投资项好于消费项”的特征,与“大安全”相关的投资需求较为确定和坚挺,比如和能源安全相关的光伏储能、和科技安全相关的国产半导体,这些领域的公司股价相对坚挺。整体来看,尽管有诸多公司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增长,但是估值回落较多,已经回到历史上估值很便宜的位置。

张珮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