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媒体人走进聊城共探“两河之美”

来源: 香港文汇网
2024-06-13 14:28:26

  “‘共赴两河之约 同享水城之美’海峡两岸记者聊城行,是一次文化之旅,更是一次心灵之旅。”台湾自媒体人赖雅婷在活 动期间表示,希望通过这次体验感十足的旅程,在社交平台传递真实可感的大陆,吸引更多台湾青年“来此一游”。

  “希望能带一套回去”

  “黄河与京杭大运河创造了聊城昔日的辉煌与今朝的繁荣。”聊城市委副书记谢兆村说。聊城有2500多年建城史,现存400多处文物古迹,拥有7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岸记者和自媒体人走进聊城文庙、运河文化博物馆、光岳楼、临清运河钞关等地采风,以媒体人视角讲述源远流长的“两河文化”。

  在聊城文庙,两岸媒体人穿汉服、玩投壶、赏雅乐、做剪纸。“这是我第一次穿汉服,特别希望能带一套回去,给台湾的好朋友看看。”来自岛内的自媒体人李仪萱一边拍照一边开心地说。“零距离”体验,让她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一样的魅力。

  聊城是抗日爱国将领张自忠、台湾大学前校长傅斯年、著名画家孙大石等知名人物的故乡。傅斯年陈列馆内,近千幅图片在无言诉说着这位五四运动先驱的传奇一生,印证着他割舍不断的“两岸情缘”。展墙上“敦品、励学、爱国、爱人”的台湾大学校训,让眼尖的台湾媒体人激动不已。赖雅婷表示,没想到能在山东聊城碰到台大的老校长。这是她第一次了解傅斯年的生平,了解到当年他为台湾青年的学业和生活做过那么多事。她希望更多岛内年轻人能来这里走一走看一看。

  “大陆企业真的很拼”

  走进聊城冠县灵芝科技产业园,两岸媒体人一起感受农村产业振兴成果。高标准立体种植棚内,一人多高的立体网格架上,一株株黄褐色的灵芝从格子里探出“脑袋”。看到“中华仙草”现身,岛内媒体人化身“好奇宝宝”,在大棚内不停地拍摄。

  冠县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灵芝种植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形成了集培育、种植、加工、创意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链。如今灵芝产业已成为当地特色富民产业。产业园董事长冯福全介绍,冠县灵芝已经打开台湾市场,在台湾地区出口孢子粉、油胶囊等相关保健品。

  “这真的很棒!”在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李仪萱等自媒体人坐上自动驾驶大巴车的驾驶位,开启一场新奇探索之旅。“这是一辆充满科技感的车子,每个座椅都能照顾到司机和乘客的感受。我觉得大陆企业很用心,在技术研发上真的很拼。”李仪萱对记者表示。

  中通客车出口技术总监囤金军介绍,采访团所乘坐的自动驾驶车辆已在北京、青岛等地示范运营。中通客车作为山东省重要的汽车制造企业,累计产销客车28万余辆,其中新能源客车近8万辆,畅行包括中国台湾在内的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搭建沟通交流桥梁”

  此次活动恰逢芒种节气,鲁西大地处于一派繁忙的夏收中。在莘县济郑高铁边的麦田里,台湾自媒体人陈睿伟说:“这是我第一次现场看到麦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伯伯要抢种抢收,丰收背后真的不容易。”台湾东森新媒体记者蔡仪洁和几位台湾同行专门跑进麦田,做完采访后捡拾麦穗留念。收割机疾驶而过,沉甸甸的麦粒将要归仓。采访团成员们纷纷表示,几天参访下来,此行收获满满。

  赖雅婷说,她已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希望在社交平台用自己的力量“搭建两岸青年沟通交流的桥梁”。随着两岸交流不断深入,抖音、小红书、哔哩哔哩等时尚流行、好玩有用的大陆社交软件也越来越受台湾年轻人喜爱。

  谢兆村说,媒体朋友借此机会深入聊城、认识聊城,用媒体人敏锐的眼光、独特的视角,把“江北水城 两河明珠”最美丽的一面摄入镜头、汇入笔底,客观真实反映聊城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发展成就,帮助聊城扩大“朋友圈”、提升影响力。

  广州辉皇迎霄佳业花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辉皇迎霄”)负责人黄永富介绍,1月起市场人流明显多了起来,预计今年公司销量会有20%左右的增幅。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6/66/8888430371359667510.jpg" alt=""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当日举行2022年知识产权工作新闻发布会。胡文辉在回答<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关于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方面进展的提问时,透露了上述信息。

  1月16日,香港的农历年宵市场即日起开锣,位于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的年宵花市吸引市民入场购买年花,装饰家居贺新春。(记者李志华)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引领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广东将培育壮大关键软件、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产业,新推动5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1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

  据悉,这是时速3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目前到达的纬度最高、气温最寒冷地区,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高寒智能动车组可满足不同地区气温环境条件下高速铁路运行需求,中国高铁实现新突破。

蔡依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