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良性循环 产融良性发展强健实体经济

来源: 红星新闻
2024-06-03 07:57:49

  产融良性发展强健实体经济

  本报记者 陆 敏

  推进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至关重要。在日前举行的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与会专家认为,随着金融科技不断发展,未来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企业的精准金融支持,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进一步推动实现全球协作。同时,产业融资需要做好产融风险隔离,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尽快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以防止风险交叉感染。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加速演进,进一步推动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形成。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助力产业发展:创新、智能与融合”平行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党委书记吕先志表示,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有力保障。火炬中心始终把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的融合发展作为一个重要工作,近年来在各个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科技金融服务的力度持续加大,广度持续拓宽,精度持续提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今年8月份,企业创新积分贷“走进高新区”系列活动启动。该活动正是基于科技部与中国银行达成的《助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探索加快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推动科技金融措施更加精准、更加系统。据悉,企业创新积分制自实施以来,试点单位已覆盖133家高新区,积分企业超过11万家。包括中国银行等在内的10多家重点金融机构开发上线了创新积分贷产品。中国银行聚焦科技初创企业“轻资产、难抵押”贷款难题,以企业创新积分制为基础,开发完成了“中银—火炬创新积分贷”专项金融产品。

  记者从中国银行获悉,截至2023年上半年,中行对科技领域提供信贷支持1.5万亿元,投资支持1500亿元,综合融资服务3500亿元,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国所有高新区,并为121家高新区平台公司提供授信支持。据中国银行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提升创新积分贷精准触达科技型企业的效率,中行还推出了创新积分贷“预授信”机制,通过对科技企业授信额度进行预评估,帮助优质企业更加高效地获得金融支持。与火炬中心合作的创新积分模型已应用超过1500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累计批复授信金额超过1300亿元。

  满足科技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必须成为金融机构工作的发力方向。“实体经济的需要就是金融创新的方向,实体经济的痛点、难点就是金融工作的着力点、突破点。”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廖林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工行将落实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继续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加快产品服务与业务模式创新,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和融资结构,进一步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工行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精准匹配融资需求,做实、做细“五篇大文章”,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强健经济肌体。

  推进“一链一策”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产业金融加快融合并更注重“一链一策”的精准服务能力。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首次创设召开的企业家圆桌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商超表示,工信部将与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协同发力,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支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活动,鼓励金融机构立足业务特长,“一链一策”提供有针对性的多元化金融支持举措。

  目前,全球正面临产业链重构。数字经济、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重要的增长动力。京东集团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京东作为一个新型实体企业,在推动服务业和农业、制造业的产、供、销融合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来看,如何利用数字化促进大中小企业融合创新,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困境还有待破解。中小企业一方面面临融资难,另一方面还有开拓市场营销等难题,在数字化快速推进过程当中,大型平台企业、新型实体企业已经成为众多产业链、供应链的“链长”。京东作为一个数字化的新型实体企业,通过数字技术融合推动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产业链、技术链、融资链与广大制造企业、中小企业形成融合发展姿态,为中国数字化发展、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腾讯云副总裁、能源和资源行业负责人石梅介绍了腾讯“数实融合”方面的进展,包括发挥联接的优势,助力能源企业的数字化协同和工作效率的提升;助力打造行业云,赋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利用数字化技术支撑综合能源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等。业内专家建议,加快构建支撑科技创新的全链条科创资金体系。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院长金勤献认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必须融合发展,其中人才链是核心要素,金融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做好风险隔离

  在产业和金融深度融合的同时,还要防范相关风险。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产融风险隔离”。业内专家分析,由于产业链内企业之间存在经济活动联系,产业链内一家企业的信用风险有可能沿着产业链上下游进行传导,导致一连串的信用风险。因此,产融结合更要强化监管,防止产业和金融的风险交叉感染。

  提升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和水平是确保金融安全的关键举措。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平行论坛“防范系统性风险与维护金融安全”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表示,化解金融风险是建设金 融强国的重要内容。他建议,做实金融监管,同时通过分工合作共构国家金融安全网:一是监管部门承担识别、化解风险的责任,监管政策要明确目标,尊重金融规律,并对监管效能进行问责;二是央行主要负责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在“双支柱”宏观调控框架下实现币值稳定与金融稳定;三是财政上应增强出资人的权责利功能,并对政策性功能承担一定财务责任。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李建军认为,夯实金融安全基础既需要深化金融改革、稳步扩大开放,同时也要强化金融监管、完善金融法治。此外,需要构建金融安全监测及风险预警与处置机制。

  1月下旬,在车站的行包房里,刘荣等职工正在进行着行包装卸实操练习。为了让转岗职工很好地掌握装卸作业流程,车间组织班中职工利用作业空档时间,定期开展实操练习。

  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民众生产生活。同时,数字河北建设基本实现“数字经济高端化、数字社会智慧化、数字政府智治化”,数字化变革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精准有效的宏观调控是中国经济在压力下保持强劲韧性的重要支撑。2022年,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宏观政策靠前发力、形成合力,为微观主体稳预期,强信心。

  广西公安交管部门将持续对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保持严管态势,结合春节期间人员流动、节日习俗、民俗活动等特点,通过组织异地用警、交叉检查、机动巡查等方式,最大限度把警力和装备投入到路面。

上演了一场紧急救援

  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依法告知了被告人王安庞享有的诉讼权利,并依法讯问了被告人,听取了辩护人的意见。阳泉市人民检察院起诉指控:被告人王安庞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及本人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依法应当以受贿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冯夙元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