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夏“村光”有产值

来源: 城市观察员
2024-06-15 03:20:17

  中新网兰州6月13日电 (艾庆龙)日常忙碌的都市生活,正吸引民众在闲暇之余,约上“搭子”进村“撒欢”,享受“归园田居”般心灵的放松。位于甘肃临夏州临夏县麻尼寺沟乡的关滩村坐拥太子山脚下的优美自然风光,包括高山草甸、森林草原、雪山峡谷等,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夏日时节,沿着山路驱车前往关滩村,微风拂面,公路两旁景色变幻让人目不暇接。这里,山川秀美,古树参天,清溪绕村而过,自然美景自成一格。

  关滩村,这个昔日闭塞的小山村为何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转折点发生在前几年的一次村民知情大会上,有人提出了一项大胆的设想——利用关滩村的自然景观资源打造特色农家乐,以此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人家出来旅游,到咱这村有啥好看的?”……面对质疑和犹豫,关滩村党支部书记康玉龙带领“村两委”成员挨家挨户做工作,多次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学习,最终形成了一个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富有创新性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提到关滩村农家乐的发展,不得不提马海麦。作为回族党员的她在村支部的支持下,租赁土地,建设充满乡土气息的农家乐。起初,家里不支持,她也心中满是忐忑,但随着一批批游客的到来,她的顾虑烟消云散。游客们被这里淳朴的民风、美味的农家菜和如画的风景深深吸引,口碑相传。

  为更好经营农家乐,马海麦特意参加成人高考,攻读行政管理专业,推动其事业向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马海麦的故事,为乡村妇女点亮了希望之光,让她们相信,依靠双手和智慧,可以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实现自我价值,激发了更多村民的参与热情。

  如今,官滩村农家乐发展形成了“传帮带”的良好氛围。成功经营的农户主动分享经验,带动邻里共同进步。仅在康玉龙帮扶下,就有10多家农家乐拔地而起,运转正常。

  关滩村充分利用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创新性地发展农家乐和生态旅游。在康玉龙看来,这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还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通过旅游这一平台,不同民族的村民在共同的经济活动中加深了相互了解和尊重,形成了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关滩村成功创建第八批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乡村旅游不能仅靠美景,更需要文化的滋养。村支部组织村民挖掘整理民族传统文化,展示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表演地方戏曲等,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深厚的乡土文化。

  在康玉龙负责的生态园内,与传统民宿的“土色土香”不同,生态园在保留原始风貌的同时增加 了现代元素,古朴的木质结构房屋与现代化的玻璃幕墙建筑和谐共存,既展现了乡村的宁静致远,又不失都市的时尚感。还特别规划了儿童游乐园和KTV,为家庭出游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体验。(完)

  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我们将持续优化外资准入,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持续优化权益保障,更大力度落实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持续优化投资服务,建立市领导联系跨国公司直通车的机制,持续优化以才招商,加大力度引进全球顶尖人才及领军团队、专业领域的技能人才等,带动优质投资项目的落地。”

  黄卫挺表示,要重点加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降低外资准入门槛,发挥好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各类开放平台的作用;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重点吸引高端制造、高新技术领域的外商投资;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有针对性地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

  1月7日清晨,广东南部迎来一股冷空气,在佛山打工的郭英辉和4名老乡踏上了今年的“摩骑”返乡之路。两天前,他特意赶到修理铺将摩托车提前检修,并重新购买了一整套头盔、护膝等装备。

  随后,班员郝鑫宇和郑宏熟练地起飞了无人机,升空后从近处对铁塔进行仔细观察,努力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供电设备零缺陷运行。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前10基塔需要走整整一天,现在只需要几个小时就可完成巡视,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傍晚时分,湖南益阳市赫山区岳家桥镇黄蜂塘村竹根岭美丽屋场,灯光逐渐亮起。广场的小舞台上,老皮影艺人刘茂生和几个伙计开始准备当晚的皮影贺新春演出。

  他们为了赶路,骑到了晚上12点,12点半才在湄潭找到酒店住下。“洗完澡,我都没看时间,倒在床上就睡了。”沫沫说。

黄俊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