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天下三分明月夜 文脉活化看扬州

来源: 未来网
2024-06-27 15:36:00

  中新网扬州4月22日电 题:天下三分明月夜 文脉活化看扬州

  作者 朱晓颖 国璇

  古往今来,扬州城有着别样的魔力,无数文士雅士赋诗吟咏,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作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城古迹遗存众多,各地游客心驰神往。从文博、大运河到非遗,扬州的历史文脉在活化中得到传承。

  现代的文博:串联古城前世今生

  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热门博物馆一票难求。博物馆已经从单一的文化展示场所转变为展现城市形象、助推旅游发展以及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扬州多措并举,利用科技手段保护文保项目,推进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数字化项目实施。利用蚕种场旧址建成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展示馆,利用汪氏盐商住宅建成大运河盐商文化展示馆,利用卢氏盐商住宅、丁氏马氏住宅建设中国淮扬菜博物馆和扬州传统文化体验区,利用史可法纪念馆打造廉政文化基地,以马可·波罗纪念馆为纽带,打造中意文化交流的平台。

  活着的 大运河:贯穿城市古今历程

  一部大运河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古代扬州发展史。大运河哺育了扬州,是古江都的“根”和“魂”。

  扬州坚持“运河+”文旅融合,聚焦城市有机更新,紧扣“两古一湖”文旅板块,推进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扬州京杭大运河(广陵段)文化带建设暨明清古城保护等项目建设。以“微更新”提升东关街、皮市街、仁丰里等街区保护利用,让历史文化、现代生活、文旅发展融为一体。丰富运河文旅产品供给,打造“跟着诗词游扬州”“运河水上游”等专题水陆游线,做优仪征、江都等地研学产品,打响“嗨!皮市集”等文旅品牌。

  扬州提升夜间文旅消费,释放夜间文旅消费潜力。通过扬剧《阿莲渡江》、扬州曲艺《大河向北》等作品,利用景区、街区、老厂房布局一批小剧场,打造“白天看景、晚上看戏”的文旅融合新模式。

  灵动的非遗:连接现代人的生活

  扬州打造了非遗小剧场,通过在冬荣园、李长乐故居、谢馥春旧址内表演扬州评话、评弹、木偶戏等,扬州非遗与美食、民俗有机结合,拓展了文旅融合沉浸式体验新模式。通过非遗展览展示、教学和生产性保护等形式,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拓展传播渠道。

  扬州非遗文化阐释力进一步增强。近期,当地还将组织开展“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等活动,推进雕版印刷技艺品牌化打造,增强扬州漆器等传统工艺产品的市场吸引力,推动非遗走入现代人的生活。(完)

很多亲朋老友还没有好好告别。

  随着16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白鹤滩水电站工程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地面偶尔才有重卡驶过,曾经世界上最大的缆机群如今也只剩3台。

  景区消费券的发放让不少游客体会到嘉善的“热情”。来自辽宁的游客张女士带着一家人来西塘旅游。“我们来体验一下江南的春节,感觉非常好,当地政府想得非常周到,准备了消费券,让我们也品尝到了江南的特色美食。”张女士说。

是大佛禅院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广州1月27日电 (蔡敏婕 郭凌峰)记者27日从广州市港务局获悉,今年乘坐珠江游船揽羊城美景,成为市民春节期间打卡的网红热点。从除夕至大年初四(1月21至25日),广州珠江游累计接待游客13.84万人次,同比增长612.62%,市场呈现复苏态势。

  为方便务工人员出行,武铁加强与地方政府协同联动,积极了解务工人员外出需求、返岗时间和目的地,提前安排运力运能。正月初五起在麻城、襄阳、宜昌、周口、驻马店等地开行至广州、深圳、温州的务工列车78趟,助力外出务工人员安全便捷返岗。

陈秉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