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力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制造业投资有望维持较强韧性

来源: 中国搜索
2024-06-05 16:12:59

记者 辛圆

编辑|刘海川

  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正在火热推进中。最近一段时间,江苏、青海、上海等地密集发布政策文件,启动实施新一轮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各地也在文件中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分析师表示,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既有利于拉动制造业投资,扩大内需,同时能够加快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带动我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提升。

  据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5月31日发布消息,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七部门发布的《上海市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创新产品扩大应用的专项行动》提到,到2027年,实现本市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规模累计达2000亿元,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5%、77%。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6月3日联合印发《江苏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15%以上,重点行业落后低效设备更新基本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9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左右,重点用能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

  上述方案还提到,到2027年,全省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3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75%,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实现全覆盖,重点行业先 进产能比重大幅提升,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

  同一日,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七部门联合印发《青海省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72.1%、77%,智能制造就绪率达到8%,省级工业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园区智慧化水平明显提升。

  除上述地区,5月以来,唐山、徐州、青岛、日照等地区也相继发布相关文件,宣布实施一系列行动,以工业设备更新推动制造业“焕新”。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界面新闻表示,在工业领域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不仅能够在短期内拉动工业生产和投资增速,从而有效对冲房地产行业调整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还可以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体现了兼顾短期逆周期调控和夯实中长期经济发展基础的政策取向。

  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财税金融政策的支持必不可少,各地也在文件中明确提及相关奖励和补贴政策。

  江苏省提到,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江苏省制造强省建设专项资金支持范围,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政策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支持力度,有条件的银行机构单列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信贷计划,合理确定贷款利率。

  上海市提到,对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等重大研发项目,放宽新增投资额度及支持比例,支持比例最高为项目新增投资的30%,支持金额原则上不高于1亿元。鼓励以用促研,对采购使用本市重点软件产品的用户单位,按照软件销售金额予以一定补贴。

  广州市也提到,提前储备一批高质量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相关资金支持。强化市级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功能,对企业购置新设备和增建厂房等,通过奖励、补贴、贴息等多种方式支持工业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责任编辑:许艾伦

  在中船集团内部,这艘国产大型邮轮被视为“一号工程”。但它还没有自己的名字,被建造者们习惯地称为“首制船”或“H1508船”。今年是关键之年,外高桥造船近期透露,H1508船计划今年5月底出坞,7月开启试航,争取在11月完成邮轮命名并在今年内实现交付。

  不过,过于乐观的预期并不适用于造船业。《2022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提示,短期问题与中长期问题叠加,未来发展形势依然严峻。

  “邮轮建造的功夫在造船技术之外,舾装和管理模式是关键。”陈斌毅解释说,邮轮设计建造复杂,需要的配套厂家多、建造周期长,各个环节协同并行的难度极高,欧洲很多船厂延续上百年,经过几代、十几代人,在经验、技术、管理模式和配套产业上的积累,不是在一朝一夕间能超越的。

  北京朝阳区一所普惠性民办园园长姜茗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转普”前,她所在幼儿园以前每月生均收费接近7000元,当时,有的老师每年工资能涨1000元,现在涨薪“可能性已经非常小了”。由于工资低,招聘变得更加困难,现在普惠性民办园新招老师多是外地大专大本生,师资质量下降,且流动性很大。

  “作为代工企业,我们是达到国际品牌生产标准的,生产技术不比国外差。”吴兴说,哈尔斯倡导的轻量化协作技术,将杯身材料做到0.1毫米薄,使得保温杯轻便易携带。

  柳倩指出,从新加坡等国的经验来看,如果幼儿园招生“向下延伸”做得比较好,中国未来不一定会出现大面积的幼儿园关停潮。需要强调的是,这个延伸,不仅是延伸到0~3岁,更重要是服务的延伸,比如延长孩子在园时间,接送时间和家长的工作无缝衔接,这些跟进措施如果做得好,家长的不同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幼儿园就还有很大的生存空间。

倪秀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