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电影被嘲“难看” 评价为何褒贬不一?

来源: 中国长安网
2024-06-30 16:36:17

  中新网北京6月30日电 又一部热门电影的口碑出现了争议。自上映以来,《云边有个小卖部》的票房不断攀升,但收获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

  一部分人被这部电影感动到落泪,一部分人则评价其为“烂片”。“云边有个小卖部 难看”直接被刷上热搜。而截至目前,它在豆瓣的评分只有5.3分。

  褒贬不一的口碑

  未上映之时,很多人对《云边有个小卖部》充满期待,一来它改编自同名畅销小说,二来主创阵容不错,最后,原著作者就是这部电影的导演兼编剧,“魔改”概率大大降低。

  故事中,刘十三是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在城市中迷失自我,被外婆王莺莺带回了故乡云边镇。在童年好友程霜和外婆的陪伴下,他逐渐走出往日的迷惘。

  看上去是个很温暖的故事,但上映之后口碑却不甚理想。

  有观众称赞其还原了书中名场面,拍得十分催泪。而相当一部分观众却觉得,剧情东拼西凑,像单元片的组合。另外,某些BMG不合时宜,配乐有点尴尬。

  牛大田与秦小贞的感情线也略显突兀。牛大田许多方面的条件不如秦小贞,两人感情忽然就升温了,牛大田一把火烧了自己不招人待见的生意,还附带烟花,浪漫,但很套路。

  一些网友觉得,秦小贞意外毁容的桥段没有必要,很像是为了让牛大田能配得上优秀的秦小贞,强行为角色制造的苦难和不幸。

  影片或许在努力还原原著,但依然有不少观众认为,细节欠推敲,比如,涉及刘十三和程霜的感情线,有网友吐槽,“两女争一男的剧情居然2024年了还能在影院看到。”

  改编合理吗?

  票房不错,口碑却没能好到“一骑绝尘”,《云边有个小卖部》改编合理吗?

  由大热IP改编而来的影视剧,都拥有数量庞大的原著粉,有没有“魔改”,通常比较能影响到改编影视剧的口碑。

  对“读者牵挂的场景是否都在”等问题,张嘉佳曾在微博回应,表示“至少我认为的都在,包括雪夜挂灯。但刘十三的大学生活删减了,因为片长实在放不下。”

  改编也是有的,比如刘十三和程霜的重逢,直接放在了云边镇。他提到,最大的改编是毛婷婷的塑造,让她更贴近生活中的原型。”也算弥补了小说中我对毛婷婷这个角色的一些遗漏。”

  想法虽好,呈现出来的效果却出现了偏差。原著的结构原本就有点散,时间跨度比较大,但刘十三的心态转变历程相对完整,讲了一个很温暖的小镇故事。

  然而,电影讲故事时却有些主次不明,刘十三“卖保险”是个线索,跟领导赌气说一年“卖出一千单”,却草草收尾,主人公看不到比较清晰的成长弧光。

  同时,又塞进了不少 支线剧情,毛婷婷的经历,球球的故事……如此多的线索集中堆砌,尤其对没读过原著的观众来说,看完电影很容易“一头雾水

  想展示人物群像没问题,但这部电影主线与支线之间缺乏舒适的“连接线”。换句话说,电影似乎努力想多讲点东西,但限于篇幅等一系列原因,最后都没讲利索。

  故事没逻辑,不能怪观众给出“差评”

  在文字构建的世界里,读者能用想象去弥补描述的不足。电影是一种与之不同的艺术形式,故事推进的节奏、内容主次安排都得把控得当。

  《云边有个小卖部》恰恰是在转换故事讲述方式的一些环节上出了问题。由刘十三衍生出来的故乡的人和事呈现得比较杂乱,加上一些细节方面的BUG,遭到吐槽有迹可循。

  改编难免删减,熟悉原著的观众或许能更好地理解电影。可当小说影视化之后,要面对的就是更广大的受众,就需要选取更合适的叙事方式,观众也可以对其给出客观、合理的评价。

  退一步讲,无论影视剧改编程度如何,至少得讲出一个让观众信服、内在叙事自洽的故事,或者说,能让观众有代入感、认同感,这样的电影,才有赢得好口碑的基础。

  多角度挖掘原著内核,改编建立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之上,这是有价值的创新。如果剧情细节刻画太离谱,故事稀碎、没逻辑,也不能怪观众给出“差评”。(完)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产业链研究中心主任 吕建军:预制菜相关的标准,比如说食品的安全标准、食品的营养标准,包括它的物流过程、加工过程,这些年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标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健全的。但是目前把炒的菜变成预制菜,我们国家在这方面需要把标准能够具体化。目前的标准比较多,加工企业怎么能够实现这些标准,具体可操作,这是我们目前要做的。

  正如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所说,中方期待同柬方一道,按照习近平主席和柬埔寨领导人战略引领,充分发挥政府间协调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深化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不辜负两国领导人的重托和两国人民的期待。

  秦辉表示,未成年中小学生作为预制菜的消费者,应受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充分保护。“学校引入预制菜企业时,是否让未成年中小学生及其监护人行使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是非常关键的。同时,作为类公众企业,预制菜企业也应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

  众所周知,地方政府还债的主要来源是土地出让金,而地方土地出让金毛收入,2020年是8.4万亿元,2021年达到8.7万亿元的历史高点后大幅下降,2022年只有6.7万亿元,今年预期还会进一步下降。但上述土地出让金只是毛收入,要扣除征地、拆迁补偿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后才是纯收入。土地出让金纯收入在房价、地价一直上涨的好年份,基本上也就是毛收入的20%~25%。现在这一比例估计已大幅下降,最多达到10%~15%,部分城市应该低于10%。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金融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钟辉勇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苏州跻身特大城市,的确能够享受相关针对超大特大城市的政策,比如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更为重要的是,在城市化继续推进的进程中,对苏州来说,未来人口还会持续流入,苏州成为特大城市,能够享受未来潜在的政策红利,促进苏州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在二手房市场方面,一些中介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二手房销售也在回暖。“之前带看的客户成交中,新房占绝对主流。最近,二手房的咨询量增长30%以上。”济南一位房产中介告诉记者,因为二手房购房流程稍长,预计半个月到一个月会在交易数据上反映出这一波购房小高峰。

黄秀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