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收官!纳指累计上扬18%,英伟达半年暴涨1.5倍

来源: 新京报
2024-06-29 09:43:02

  最新通胀数据显示,5月PCE年率创三年多新低。

  *纳指上半年累计上 扬18%

  *英伟达半年暴涨1.5倍

  *美国5月PCE年率创三年多新低

  最新经济数据显示,美国核心通胀年率放缓至三年多的新低,标普500指数和纳指均刷新盘中纪录,随后回落。截至收盘,道指下跌45.20点,跌幅0.12%,报39118.86点;标普500指数下跌22.39点或0.41%,报5460.48点;纳指收于17732.60点,回落126.08点,跌幅为0.71%。

  5月PCE年率创三年多新低

  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EA)于盘前公布最新数据,5月个人消费支出(PCE)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6%,低于前值2.7%,环比来看,与4月持平,较前值0.3%明显放缓;美联储最为关注的通胀指标—撇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PCE—同比上涨2.6%,是自2021年3月以来的最小涨幅,较前值2.8%下降0.2个百分点,美联储设定的政策目标为2%;5月核心PCE环比上涨0.1%,前值为0.3%。

  分项来看,当月,商品价格环比下跌0.4%,其中,能源价格跌幅达2.1%;服务价格则是环比上涨0.2%,其中,房价连续四个月环比走高0.4%。与住房相关的成本比美联储官员此前预期的更为棘手,并可能阻止美联储在今年晚些时候实施降息。

  报告还显示,5月个人收入环比增长0.5%,高于预期值0.4%,消费支出较4月增长0.2%,低于预期。

  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Mary Daly)点评称,上述数据是货币政策正在发挥作用、通胀正在逐渐降温的又一证明。“对于在通胀持续高企中挣扎的企业和家庭而言是一种解脱,从施政效果来看,也是一个利好消息。”

  惠誉评级美国经济研究主管索诺拉 (Olu Sonola) 在发送给第一财经记者的报告中表示:“核心PCE月率创今年以来的新低,这进一步证明了,一季度有所停滞的反通胀进程重启,如若上述趋势再持续两个月,美联储可能终于获得在9月下调利率的信心。”

  截至收盘,据芝商所利率观察工具(FedWatch Tool),市场预计美联储在9月议息会议上降息的概率为64.1%,按兵不动的概率为35.9%。目前,美联储依旧将利率维持于20多年的高位5.25%~5.50%。

  纳指上半年累计大涨18%

  三大股指均以上涨结束6月,纳指和标普500指数涨幅分别为6.0%和3.5%,道指仅上涨1.1%。

  2024年上半年收官,在人工智能(AI)热潮的推动下,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指领跑主要股指,累计大涨18.1%;标普500指数同期涨幅为14.6%;道指则表现落后,累计仅上涨3.8%,部分原因在于二季度的异常回调,道指在此期间下跌1.7%,同期纳指飙升8.3%;小盘股在6月、二季度以及今年表现均差强人意,罗素2000指数6月下滑0.8%,年初至今微涨1.0%。

  投资机构Aptus Capital Advisors投资组合经理泰纳(John Luke Tyner)表示,股市持续保持韧性,为了在今年下半年再创新高,市场需要更广泛的参与。他补充表示,美国总统选举、降息时机以及消费需求疲软等等可能会给市场带来压力。“如果上述因素发挥作用,我们可能看到更多波动。”

责任编辑:王永生

  2022年6月,北约首次邀请韩日参加其峰会,并先后把两国列为北约网络防御中心的正式成员,北约想要“亚太化”的目标十分明确。

  什么样的群体适合提前还贷?“对个人来说,判断是否需要提前偿还个人贷款,最直接的方式是看投资收益是否可以覆盖贷款利息。如果投资收益率高于贷款利率,则考虑将资金更多用于投资;反之则可以考虑部分或全部偿还贷款。当然,还需要为日常生活支出与未来养老、医疗等留足资金。”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

  1月18日,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名单公布,名单中新出现了“环境资源界”。这是自1993年第八届全国政协增设“经济界”以来,全国政协首次出现新增界别。

  对此,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向中新网解释,病例散发是因为过去一两个月内,大部分地区超过80%的人感染后形成了免疫屏障。他表示,短时间内不会再出现类似之前的大量感染。不过,由于还有一小部分人没有感染,这种散发有可能导致今后出现下一轮疫情。

  2022年9月,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国家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在服贸会上透露,省级层面疾控机构改革将参照中央模式,组建省级疾控局;市县级层面,由同级卫健部门内设疾控局(参照相应职能),重新组建市、县级疾控中心。上下级疾控局和疾控中心为业务领导关系。

  85名委员中还有三成以上是具有上述领域背景的专家学者,包括云南大学校长方精云、浙江大学副校长吴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张甘霖、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葛全胜等,其中还包括多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雅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