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中新社,再推进!

来源: 北京商报
2024-06-09 09:17:45

2月1日

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国新闻社

召开合作工作推进会

进一步推动双方合作框架协议

高质量落地落实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校长林尚立会见中国新闻社党委书记、社长陈陆军,中国新闻社党委副书记卢远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陪同会见。

  张东刚表示,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国新闻社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双方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贺信精神,守正创新、共谋发展,在世界汉学大会、通州·全球发展论坛等重点活动中进一步密切交流、深化合作,形成了新时代学界业界深度合作的新模式。未来,希望双方进一步深化拓展、汇聚合力,将校媒的战略合作与深化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与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结合起来,与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结合起来,与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结合起来,共同履行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林尚立表示,“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是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新闻社共同的时代课题,双方围绕“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谱写了学界业界战略合作的精彩篇章。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双方必须紧密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以实际行动推动各项合作事宜的落实落地。要进一步细化合作计划,围绕合作框架协议约定的理论传播合作、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制定明晰的工作方案,下大力气让此次合作成为校媒携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陈陆军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中国新闻社是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中央重点外宣媒体,双方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扎实的合作基础。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贺信精神,中国新闻社正致力成为以“智库+新闻+文化”为发展方向的新型主流媒体。未来,中国新闻社将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同推动各项合作事宜见行见效,在新时代中华文化传播路径拓展、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新型智库建设推进等方面加强优势互补,推动校媒战略合作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会见后,双方举行合作工作推进会,林尚立、陈陆军、卢远建出席,郑水泉主持。中国新闻社办公室、融媒体中心、海外中心、侨务新闻部、评论理论部、人力资源管理中心、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周刊等单位负责同志,中国人民大学党政办、党委宣传部、国内合作办公室、新闻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出版社、生态文明研究院、中华文明研究院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双方围绕做好新时代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创新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加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

  2023年8月18日,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国新闻社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以“优势互补,服务国家”为原则,依托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探索建立全方位立体化合作机制,在理论传播、学生实践、招聘就业、专题培训、科学研究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在此基础上,2023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与中新社国际传播集团签署合作协议,通过专家资源共享、智库建设、图书出版、海外传播和融合产品开发等方式推动合作走深走实。

出品:党委宣传部

文字:常婉祎 任瑾

图片:崔晨

设计 责编:诗涵

(中国人民大学微信公众号)

  今年1月,中国首个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产品获批上市,让人回想起三年前:历时不到17小时,行程近万公里,两架飞机接力飞行,16台ECMO从德国法兰克福经北京运抵武汉;从中央到地方,全国紧急调配近80台ECMO直奔武汉……争分夺秒的紧急驰援、有力有序的跨境协调,只为挽救更多生命。

  节日气氛浓郁的康巴什街道,当天上午11时许,传来一名女歌手优美的歌声,还有很多人用各种姿势拍摄短视频,与亲友分享。

  “今年我又在公望两岸圆缘园二期投资了几个项目,我们一家人都来到黄公望村成为这里的村民,在富春江畔安居乐业。”张右昇说。

  这种情况将很快发生转变。文化和旅游部在1月20日宣布,2023年2月6日起,试点恢复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出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此次试点共面向20个国家,斯里兰卡也是首批恢复出境团队游目的地之一。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佛山2月5日电 题:调车长江国明:春运货场 “穿针引线” 忙

  当地人对中国游客的回归也是翘首以待。李凌和好友们在逛当地最大的班赞海鲜市场时,立刻被一群商贩围住。泰国小哥非常热情,用中文向他们推销,甚至还会网络用语。“他们会说,‘兄弟、老铁,你们一定要到我们家来’,我们听到都惊呆了。”李凌说,有的商贩还会开玩笑地说,他已经等了中国游客都三年了。

黄美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