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前所未有!投资者持续涌入,今年主动型ETF有望吸金2600亿美元

来源: 北晚新视觉网
2024-06-07 09:12:07

在新一轮资金流入之后,主动型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资金流入量今年有望达到创纪录的2600亿美元,因为投资者希望获得高于基准的回报,采用从出售期权到廉价量化交易等另类策略。

Bloomberg Intelligence汇编的数据显示,投资组合经理在5月份配置了220亿美元的资金后,已连续50个月向主动型ETF投入资金。在这种势头下,第三大ETF管理公司道富银行预计,流入主动型ETF的资金可能几乎是去年创纪录的1400亿美元的两倍。Morningstar Direct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内,此类ETF产品的总数将超过被动型ETF。

资金连续第50个月流入主动型ETF

道富环球投资管理公司的SPDR美洲研究主管Matthew Bartolini最近表示:“这种速度前所未有。”该公司管理着约1.3万亿美元的ETF资产。他表示,投资者正转向主动型ETF,以获得高于基准的回报,并根据风险承受能力瞄准特定的市场结果。

Bloomberg Intelligence数据显示,虽然主动型基金今年已吸纳了约1070亿美元的资金,占所有ETF资金流的32%,但它们仍仅占ETF约9万亿美元总资产的7%。随着大大小小的投资者寻求投资组合多元化,主动型投资工具预计将获得新的动力。

Vident Investment Advisory 总裁Amrita Nandakumar表示:“过去四年,我们看到主动管理领域出现了一些最强劲的创新,尤其是在股票和股票收益策略方面。我认为这种创新不会放缓。”

这一巨变的催化剂出现在2019年,当时美国证券监管机构批准了一项规则,加快了ETF上市的进程。根据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Athanasios Psarofagis的数据,在美国3400多只ETF中,有近一半在该规则实施后上市,其中67%是主动管理型基金。

主动型ETF上市数量超过被动型ETF

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数据显示,今年共有168只主动管理型ETF上市,而被动管理型ETF仅有68只。自2020年以来,主动管理型ETF数量每年都在增加。特别是去年,一大批单股ETF和旨在提供下行保护的缓冲ETF上市。

Morningstar客户解决方案主管Ben Johnson表示:“由于被动型ETF已经很拥挤,我们看到主动型ETF开始激增是很自然的。”

Johnson表示,如果监管机构批准所谓的先锋专利,允许ETF被列为更广泛的共同基金的份额类别,从而提高这种投资工具的税收效率,这将为一批新的主动型ETF打开闸门。目前,市场上有超过2000只被动型ETF,比主动型ETF多出约500只。

当然,也有一些主动型ETF提供挑选股票和债券的传统方法。

一个例子是规模16 亿美元的T. Rowe Price Capital Appreciation Equity ETF( TCAF),该基金于2023年6月推出,由投资组合经理David Giroux负责管理。该基金主要投资于微软(MSFT.US)和英伟达(NVDA.US)等美国大公司,自成立以来连续每个月出现资金流入。

Wallach Beth Capital的ETF总监Mohit Bajaj表示:“一些投资者希望有人管理他们的基金,尽管费用较高——如果他们信任这位基金经理的话——而不是以最低的成本采用设置好然后忘掉的方式

<strong>  做好供给端保障</strong>

  <strong>不可阻挡的AI技术新浪潮</strong>

  在周庭盈看来,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光影艺术、体育运动都更为柔性。“有不少台湾的青年朋友跟我一样,生活、学习、工作在杭州,他们对今年将在家门口举办的亚运会非常期待,经常会咨询关于场馆开放、比赛项目等大大小小的问题,我很乐意解答,很希望他们能通过亚运赛事,进一步了解杭州以及其他协办城市的开放与包容。”

  建立完善村规民约也是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的有效举措。很多地方将环境卫生要求纳入村规民约,村民还开展各种评议活动褒扬乡村新风,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重庆綦江高滩村,村两委召开村民大会通过了“八个严禁”,其中第六条就是“严禁乱扔垃圾、不爱护公共设施和门前环境卫生”,并公布了处罚措施。很快,村民门前屋后的卫生环境问题就得到了有效解决。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干净,村民居住舒心,游人也越来越多。

  新华社维也纳2月5日电(记者刘昕宇)据奥地利媒体5日报道,该国阿尔卑斯山区3日以来发生多次雪崩,造成包括一名中国公民在内8人死亡。

  从长期来看,要加快粮饲结构调整,重点加快以全株青贮玉米为代表的饲料粮种植,同时畅通口粮饲料粮用途转化渠道,提高国内饲料粮供给保障水平。强化科技对奶牛养殖的支撑作用,通过现代育种、饲喂营养与智慧养殖等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强乳制品和原料奶产需监测、预测和预警机制,确保原料奶产能有序增长,既满足乳制品的增长性消费需求,又避免“过山车”式的产业波动。

白柏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