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欧盟出手了!

来源: 快科技
2024-06-18 20:07:35

  文/李 晓喻

  中国对欧盟出手了。

  17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自即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依法维权

  根据公告,商务部于6月6日收到中国畜牧业协会代表国内猪肉及猪副产品产业正式提交的反倾销调查申请,申请人请求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商务部称,根据申请人提供的证据和商务部的初步审查,申请人相关猪肉和猪副产品的合计产量符合相关规定。同时,申请书中包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反倾销调查立案所要求的内容及有关证据。因此,决定自2024年6月17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此次调查确定的倾销调查期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在中欧电动汽车经贸摩擦持续背景下,中国对自欧盟进口猪肉及猪副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备受关注。

  此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曾表示,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世贸组织规则,中国国内产业有权提起调查申请,维护正常市场竞争秩序和自身合法权利。对于国内产业提起的申请,调查机关将依法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调查机关将启动立案程序,依法对外披露和发布公告。

  欧盟相关行业面临“噩梦”?

  中国国内产业认为,欧盟生猪及猪肉行业得到了巨额支持和补贴,这使其能够保持低成本优势,在中国市场长期居于第一大进口来源。

  根据欧盟2023-2027年中期预算,欧盟直接支付给各成员国的农业补贴为1940亿欧元,年均388亿欧元,其中欧盟农业补贴的82%或都流向高排放畜牧业。

  如果中国真的裁定自欧盟进口猪肉及猪副产品存在倾销,并因此征收反倾销税,对欧盟相关行业来说将是不小的打击。

  中国是全球最大猪肉消费国,也是欧盟猪肉最大出口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期间,中国自欧盟进口猪肉及猪副产品占中国同类产品总进口量的年均比例达54%,构成中国同类产品总进口量的主要部分。

  此外,2020年至2023年期间,中国自欧盟进口猪肉及猪副产品年平均数量高达225万吨,所占中国市场份额年均达3.37%。和国内单家企业平均市场份额0.02%左右相比,这个数字已经相当大。

  中国国内产业提交的反倾销调查申请书中写道,欧盟猪肉生产存在大量的过剩产能。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欧盟生猪出栏量占全球总的比重为18.22%,全球排名第二。2020—2023年期间,欧盟猪肉平均年产量达2265万吨,但同期欧盟内部的年均猪肉消费量仅有1839万吨,存在年均426万吨的过剩产能。

  如果缺少中国市场,这些过剩的猪肉产能将很难消化,欧盟相关行业从业者的收入也会大打折扣。

  欧洲行业高管和分析师普遍认为,若中国限制从欧洲进口猪肉,欧洲猪肉行业将面临“噩梦”。

  其中,作为欧盟内部对中国最主要的猪肉供应国,西班牙和法国受到的影响可能最为严重。

  西班牙每年向中国出口价值约15亿美元的猪肉。据外媒报道,法国猪肉行业协会Inaporc副主席蒂埃里·梅耶称,“没有中国市场,企业很难生存”。

  <strong>八成受访青年感受到陪伴弥足珍贵</strong>

  2018年12月31日,习近平主席发表新年贺词:“此时此刻,我特别要提到一些闪亮的名字。今年,天上多了颗‘南仁东星’,全军英模挂像里多了林俊德和张超两位同志。我们要记住守岛卫国32年的王继才同志,为保护试验平台挺身而出、壮烈牺牲的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以及其他为国为民捐躯的英雄们。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strong>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人民观点)</strong>

  其中,业务总量指数为46%,环比回落0.4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45.2%,环比回落0.7个百分点。疫情防控策略优化调整,初期东中西地区陆续暴发病毒感染,工业和商贸企业人员到岗率下降、开工率不足、产能利用降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出现一定波动。但与之前相比,指数降幅有所收窄,东部和西部地区业务总量指数分别为45.6%和41.5%,回落0.2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业务总量指数为46.6%,环比回升0.1个百分点,处于紧缩区间。

  上海在2020年发布的 《上海市托育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中提出,未来3年,上海将每年新增至少50个普惠性托育点,到2022年年底,实现全市街镇普惠性托育点覆盖率不低于85%的目标,力争全市一半以上的幼儿园都开设托班。2022年,上海在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方案中进一步提出,完善优质均衡的儿童友好服务体系,加大公办“托幼一体化”建设力度,优化公办托育资源布局,支持现有幼儿园创造条件增加托额供给。探索开展就近就便的社区托育服务。

  2022年以来,中央层面已多次表达对“逃逸式辞职”的惩治决心。

林淑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