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安远“老围屋”讲述乡村振兴“新故事”

原标题:(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安远“老围屋”讲述乡村振兴“新故事”

av手机在线网站,9779TV-GCUoKcWxeoaJhS-(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安远“老围屋”讲述乡村振兴“新故事”。

  中新网赣州1月19日电(熊锦阳)老围村是江西省安远县镇岗乡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因村内有保存完好的国内最大的客家方形围屋东生围而得名。近年来,老围村依托当地浓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大力发展客家特色游,将旅游资源与乡村建设深度融合,提升村庄基础建设的同时,更助力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实现了从“古村落”到“旅游名村”的华丽转身。

  在老围村,规模宏大、古色古香的古围屋建筑群最是引人注目。围屋群的核心“东生围”是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国最大的客家方形围屋之一,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不少粤港澳大湾区的游客在这里感受客家文化,追忆围屋乡愁。

  “我们是第一次来东生围景区感觉非常震撼,这座围屋不仅展现了客家人抵御外敌的集体智慧,还透露出客家人凝心聚力的团结精神。”游客陈凯听完导游讲解后感慨道。

  近年来,为保护好古围屋,留住客家乡愁,安远县统筹文旅资金,规划用地面积约1230亩,开发东生围围屋群旅游区。对现有围屋进行修缮保护,并聘请专业公司编制维修方案,按照分级分类保护思路和“不改变原状、最小干预、使用原材料原工艺”的原则进行分批抢修。在保护客家围屋的基础上,安远县深挖客家文化内涵,将古围屋建筑群与客家特色美食、采茶戏等完美融合,把东生围景区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农耕特色的“客家博物馆”。

  “1933年7月6日,国民党军2个团对尊三围进行了包围,切断了尊三围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在景区内尊三围遗址前,一堂“微党课”正在开展。据 介绍,安远县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建设了烈士陵园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创新开展“老红军上党课”“老干部讲革命故事”“诵读红色家书”“放映红色电影”“革命故事宣讲”等“五红”系列教育活动,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有机融合,凝练乡村红色文化精神。

  东生围围屋群景区的建设和发展给老围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也受益匪浅。“我们搬出围屋,住进了崭新漂亮的安置房。”村民孙大爷露出满意的笑容,“我们把房屋所有权入股景区,田地租给景区,每年分红、收租,可以得到一份丰厚的收入。”

  依托景区,许多村民搭上了旅游致富发展的“快车”,发展起餐饮、脐橙采摘、民俗表演等旅游产业,客家美食、手工艺术品也成为景区内的热卖品。老围村村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对照景区建设要求,老围村还对村内公路沿线排水设施、绿植、文化墙等基础建设进行了改造提升,搭建起了采茶戏小舞台,新建了路灯、游步道等基础设施。通过实施镇江河“一江两岸”项目,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改善村容村貌,打造秀美村庄。如今,饱经风霜的百年“老围屋”焕然新生,向游客们徐徐讲述起乡村振兴的“新故事”。(完)

  多一分主动,我们战胜疫情就多一分优势;多一分准备,我们应对疫情就多一分从容。近三年来,我们经受住全球多轮疫情流行的冲击,赢得了新冠病毒变异株毒性持续下降的宝贵窗口期,赢得了药物研发、医疗救治能力进一步增强的宝贵窗口期,赢得了全民广泛接种疫苗的宝贵窗口期。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我们密切跟踪病毒特点,研判疫情形势,加快疫苗接种和药物供给,加强医疗救治和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等,都为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创造了条件。我们审时度势,科学优化防疫措施是必要的、正确的、负责任的。我们始终打的是有准备之仗,不是被动放开,更不是放任不管。/index.ht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布于:伊春南岔区
阅读 ()
推荐阅读
免费获取
今日搜狐热点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