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歌“花木兰”,飒!

来源: 上游新闻
2024-06-13 15:46:20

  “国泰民安脸,英歌‘花木兰’!”

  “这笑容,太治愈了!”

  最近,她的笑容

  打动了无数网友

  被称为英歌“花木兰”的女孩

  是16岁的郑梓欣

  她是一名初二学生

  也是西门女子英歌队的“头槌”

  西门女子英歌队成立于1952年

  是潮汕地区第一支女子英歌队

  2011年西门社区重新招募队员

  让这支历史悠久的女子英歌队

  再度“焕新”

  目前,西门女子英歌队有90余人

  平均年龄18岁

  年龄最小的年仅9岁

  队员大部分是中学生、大学生

  郑梓欣就是其中一员

  梓欣说,去年暑假看到队里“招新”

  她就和同学一起报了名

  没想到不仅成功入选

  还担任了“头槌”

  承担了指挥、领队走阵型和开路的任务

  当记者问起

  为什么喜欢英歌舞时

  梓欣笑得飒爽又自豪:

  “体现我们中华女子

  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

  不同于男子英歌的刚劲豪气

  女子英歌舞姿轻盈、脚步轻快活跃

  形象多选取

  花木兰和穆桂英两个角色

  红色队服为花木兰

  绿色队服为穆桂英

  ”我们的动作看着很柔

  但一招一式也需要非常大力

  我们女子英歌舞也很帅气!

  训练总是艰苦的

  有时队员们都累得蹲在地上起不来

  但大家都说这不算什么

  “每次看到大家

  那么喜欢我们的表演

  我就觉得值了!”

  “英歌舞改变了我很多”

  梓欣说之前自己在学校是个“小透明”

  性格内向,朋友不是特别多

  加入英歌队 后

  大家一起训练、吃饭

  她也慢慢变得开朗了

  收获了认同感和归属感

  “西门女子英歌队就是我第二个家”

  得知被很多网友点赞和关注后

  梓欣说,希望大家不只看到她

  还希望能让更多人喜欢上英歌舞

  “在网络上火了以后

  我觉得自己更有义务把英歌舞跳好”

  热度只是一时的

  心中的热爱

  和想要传承英歌舞的心愿

  才是她们心中的信念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

  让更多人喜欢英歌舞

  让这项非遗不断传承”

  青春的英歌“花木兰”

  一路飒爽地跳下去吧!

  为你们点赞!

  对我来说,回迁是个不错的选择——住在公平胡同时,我们一家三代人有三间平房,总面积不足三十平方米。厨房是在院中搭出的,烧蜂窝煤;如厕则要去胡同里的公共旱厕。危改工程启动后,我贷款就近买下了天桥北里这套八十平方米的房子。这套新房子,与老家相距不过五十米,宽敞、亮堂,有独卫和厨房。这份方便,是过去在平房生活时所不能比的。

  人居环境也变了。过去我们说,胡同里“无风三尺土,下雨满街泥”,是一点不假的。大概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吧,胡同做了地面硬化,道路条件就改善许多了。2000年左右,又进行电线整改,把那原本满天跑的电线埋到地下。和萤火虫屁股一样微弱的钨丝路灯也被换成了一种更明亮的灯。也是进入21世纪后,胡同里进行煤改电,烧了半世纪的煤炉被替换下去了,电取暖更方便快捷。

  “这是对标全球最高的开放标准,封关运作后,海南将最大限度地扩大资源配置的范围和机会。”白明认为,实施全岛封关运作后,海南岛内经济将成为一体,对外开放的自由度也将扩大,境外货物进入海南无需缴税,这也促使海南可以更多地参与国际分工。

  而在更深的层面上,宿白的研究也为云冈石窟研究开启了一个全新阶段。正如杭侃所说:“以往的研究更多地倾向于美术史、艺术史,宿先生之后则主要是从考古的角度去做研究。”

  曾有人设想,如果张国荣没有离世,或许还可以塑造更多具有辨识度的银幕角色,留下更多值得传唱的歌曲。但如今,这些都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

  武警浙江总队新兵团新兵孙宇杭,在王伟墓前留下了一封信:“22年了,祖国没有忘记您,人民没有忘记您,您坚决捍卫祖国领空的决心,时刻鼓舞着我们继续前行。”

袁依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