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让滇剧回到民间 修复其保护传承生态

来源: 天眼新闻
2024-06-27 05:09:03

  中新网昆明11月28日电 (记者 韩帅南)首届昆明滇剧保护传承研讨会在云南昆明召开。来自云南省戏剧界和云南省滇剧院、省非遗保护中心、云南艺术学院等的40位专家学者,共商滇剧保护传承之路,促进滇剧发展。多位与会嘉宾表示,应让滇剧 回到民间,激发民间需求是修复滇剧保护传承生态的关键

  昆明市文化馆馆长付晓辉表示,戏剧来源于民间,因此无论是在滇剧的推广还是文艺人才培养方面,都需要回到民间。近年来,昆明市文化馆积极开展滇剧进校园、滇剧进乡村等活动,就是希望能够让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了解和热爱滇剧,让滇剧回到民间。

  云南省滇剧院院长王润梅介绍,近年来,云南省滇剧院加强新剧目与时代精神、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鼓励新剧目走进剧场,走进社区,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惠民演出,让文化服务与百姓需求有效对接。同时通过“互联+滇剧”做到普及滇剧知识、推广当代滇剧领军人物及青年演员、传播滇剧经典唱段(剧目)、讲述滇剧梨园轶事,展现滇剧的传承流变。

  云南省戏剧家协会原主席乔嘉瑞发言时说,滇剧是云南人民喜闻乐见的地方剧艺术,是云南人民的乡音,普及滇剧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让人民群众记得起乡愁。普及滇剧、传播乡音,为幸福生活添彩,是业余滇剧社团努力的方向。专业队伍和业余队伍,是振兴和弘扬滇剧艺术的一个整体。紧密团结、相互支持,通力合作,云南滇剧将继往开来,创造出时代的辉煌。

  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院长杨军认为,滇剧传承保护的生态目前面临着剧团、从业者、观众数量锐减严重,创作、生产、演出与市场规律不匹配,地方戏曲正逐渐退出民间生活习俗等挑战。她提出,激发民间需求是修复滇剧传承保护生态的关键,应大力扶持民间剧团和社团组织,培养了解剧种民间属性和艺术特性的创作人才。

  此次研讨会是第十届昆明滇剧艺术周的活动之一。昆明滇剧艺术周始办于2014年,每年举办一届,至今已成功举办九届。本届昆明滇剧艺术周由云南省滇剧院指导,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昆明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承办。(完)

  招商基金表示,2022年10月份,市场部分资金卖出了大消费板块尤其是白酒板块。但是,后来证明这部分资金反应过度,所担心的事情并没有演绎成最悲观的情况,悲观的市场环境给予了较好的建仓时点和纠偏机会。

  杂交稻育种可实现水稻高产、稳产,但杂交稻后代种子会发生杂种优势表型分离,因而无法再应用于农业生产,需要每年通过繁琐的程序重制新的杂交种子。杂交制种极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生产成本高,种子产量低,价格十分昂贵。

  张倩解释,春节是旅游旺季,因游客激增导致热门景点无票、网红酒店涨价的情形,屡见不鲜。在此情况下,旅行社应当与旅游者充分协商,双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可依据《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三条变更旅行路线或住宿安排。如未经协商,旅行社擅自变更行程安排、降低酒店标准的,旅游者可依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要求旅行社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新版目录调整继续支持国产创新药、新冠治疗药、儿童用药、肿瘤罕见病等重大疾病药品以及糖尿病、慢阻肺等慢性病重点领域的药品。

四川北川的石椅村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9/94/9519007292389624118.jpg" alt="" />

陈宥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