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文学相逢论坛在法国巴黎举办

来源: 半岛晨报
2024-06-28 20:04:53

  中新网巴黎6月28日电 当地时间6月26日,中法文学相逢论坛在位于巴黎的法国国家图书中心举办。

  中法文学相逢论坛旨在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由法国吴建民之友协会、中国作家协会和法国国家图书中心主办。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施战军、法国吴建民之友协会主席徐波、法国国家图书中心总干事帕斯卡·佩罗、法国文化部文化事务督察员凯瑟琳·鲁丽杰、法国巴黎图书节主席文森特·蒙塔涅等中法嘉宾出席。中国作家毕飞宇、刘震云、贾平凹、刘慈欣和法国作家菲利普·弗雷斯特向论坛视频致辞。

  中国作家协会外联部主任张洪斌在致辞中表示,中法两国文明交流互鉴由来已久。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欧亚大陆两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千古文脉一华章。文学作品里沉淀的是民族的文化、思想和精神,让中法文脉紧密相连,搭建起东西方交流的心灵之桥。

  论坛期间,中法两国作家进行了两场圆桌讨论。首场对话的议题是“人的处境与文学表达”,法国女作家斯蒂芬妮·勒·贝尔、中国作家梁鸿、作家张清华参加,法国跨文化管理与沟通学院教授、翻译家帕斯卡尔·埃尔巴兹主持;第二场对话的议题是“新科技时代,文学何为”,法国作家尼古拉·易杰、中国科幻作家韩松参加,巴黎太平洋通出版社创始人、社长朱人来主持。

  徐波表示,中法都是文化大国,文学更是两国共有的国家“禀赋”,在两国人民相逢、相知与相爱中发挥着情感沟通的桥梁作用。值此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之际,举办文学相逢论坛,不仅有助于两国公众更好地了解彼此国家的文学传统,也有利于双方增进对社会现实的客观了解,从而为中法关系创造更好的民意和社会氛围。

  施战军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中法 两国都有丰富的文学遗产,两国文学界相互关注,相互欣赏。法国是翻译中国文学作品最多的国家之一,2013年以来中国也成为法语书海外版权售出的第一大合作伙伴。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论坛的举办是对两国文学交流、文明互鉴的一种“深情打量”和“诗意定格”,蕴含着对两国文学交往与情谊的回溯、思考、遐想和期许。他表示希望中法作家间的此类“文学相逢”要经常进行。(完)

  灶膛里熊熊的火苗舔着锅底,蒸汽萦绕在锅上,慢慢的爬上房顶。丁相梅把混合好的材料缓缓地散进蒸屉里,铺满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水蒸汽在头顶飘着、聚着,散出的香充满了房间。这一层层的叠加,一层层的积累,赋予了年糕“年年步步登高”的美好寓意。

  会商结果显示,春节期间,受1月23日(正月初二)和27日(正月初六)前后两股冷空气影响,全国大部地区空气质量总体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部分地区可能出现中至重度污染。专家指出,近期气象条件变化较快,如遇不利气象条件,局部地区有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风险。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9/9/2618486050407453141.jpg" alt="" />

  面对各国人民呼声,中国坚持“团结抗疫和复苏经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同国际社会团结抗疫的同时,以自身开放合作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

  据了解,“龙焰一号”等离子体高温熔融工程样机主要由等离子体高温熔融炉、等离子体高温燃烧炉、废物预处理与进料系统、尾气冷却净化系统、卸排灰系统、玻璃体整备系统、尾气洗涤废液处理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组成。其主要针对核电运行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开展等离子体高温熔融处理工艺试验验证,为实现等离子体高温熔融技术在“华龙一号”及后续机型上的工程化应用,提高我国核电厂放射性废物最小化水平奠定了基础。(完)

  在病毒猖獗时期,中国顶住了一轮又一轮疫情冲击,最大程度降低了新冠病毒感染造成的重症率和病亡率。

张健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