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

来源: 证券时报
2024-06-03 13:15:59

  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行动。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亟须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充分阐释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重大影响,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壮阔历程与经验启示等。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概念体系和理论体系,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路径;科学应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面临的现实挑战,助力各民族共同走上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积极发挥科学研究的智力支撑作用,找准研究方向,从哲学、经济学、法学、民族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等不同学科视角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不断优化学科设置,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搭建平台,厚积薄发,推出立足中国历史、解读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的原创性理论成果。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搞清楚,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搞清楚,把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搞清楚,把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思路和举措搞清楚,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坚实支撑。

  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注重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理念,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当前,全国各族人民迈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各民族在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过程中,更加团结,更加凝聚。要推进人口流动融居,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推动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改善民生的凝心聚力作用。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我们要大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磅礴力量,全面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让各族人民共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基础。情感认同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纽带。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除了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外,情感上的相互亲近不仅巩固了民族团结,还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民族工作的目标就是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踔厉奋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是要实现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应通过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各族群众在情理交融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顺应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大趋势,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充分发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在塑造共同理想信念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作用;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增强中 华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的作用;积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征程中,努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充分彰显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构建和运用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的表达体系,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的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与情感联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为此,要创新涉民族宣传的传播方式,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讲清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历史积淀生成的集体意识,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讲清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所具有的明显优越性。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体系建设,必须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有针对性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党员教育、社会教育之中,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等,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本领,为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哈正利,系中南民族大学教授、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没有马内,也要努力争胜”

娱乐竞技项目

最后则是梅西采访当中的一句话:“我们刚刚赢得了一个冠军,这显然有助于你以另外一种不同的方式去踢球,你不会焦虑也没有压力,我们只会享受在国家队的时光。”《新华社》用这样的方式做出了结尾,也是对于梅西这个传奇般的生涯进行了一个总结和回顾。几乎没有球星能够在《新华社》,能够在我们中国官媒拥有这样的待遇,但是梅西做到了,而这还只是他世界杯的第1场,对手也不强。后面当梅西带队晋级小组出线,碰到强强对话打到那些顶尖强队的时候,你可想而知这关注度得到什么程度?

本名何胜的“退钱哥”,其自述平时生活里是个性格温和的人,在他B站同名账号上也能看出的确是个除了对足球有热情外,其他时间都挺“呆萌”的人。

资料图:2017年2月,工程师在卡塔世界杯开幕式举办地——海湾球场的建筑工地前,该球场由来自意大利的公司承建。(易卜拉欣·奥马里摄)

(原标题:踢个球,好大的“阵仗”)

孙念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