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任新来:法门寺地宫琉璃何以见证东西方文明交流?

来源: 人民资讯
2024-06-14 05:49:48

  中新社西安4月5日电 题:法门寺地宫琉璃何以见证东西方文明交流?

  ——专访法门寺博物馆原馆长、研究馆员任新来

  中新社记者 阿琳娜

  1987年,尘封了1113年的法门寺唐塔地宫被开启,伴随着4枚释迦牟尼佛指舍利出土的还有2000余件唐代宫廷文物,其中包括20件美轮美奂的琉璃器。这批琉璃器有产于东罗马的琉璃瓶,有伊斯兰琉璃盘。充满异域风格的琉璃器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被唐皇室供奉到佛教寺院中,见证了千年前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繁盛。

  法门寺地宫为何会出土包括琉璃器在内的珍贵文物?这些琉璃器何以展现东西方文明交流?近日,法门寺博物馆原馆长、研究馆员任新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对此作出解答。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法门寺在唐代有何重要地位?为何在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大量珍贵宫廷文物?

  任新来: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桓灵年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因供奉有释迦牟尼舍利而闻名于世,当时名为“阿育王寺”,隋文帝时改称“成实道场”,唐高祖时改名“法门寺”。自唐太宗李世民敕命开示供养佛骨开始,渐成“三十年一开”之定制,意在祈求“岁谷稔而兵戈息”。其后大唐诸帝承志依规,绵延奉佛,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僖宗等八位皇帝六次迎奉法门寺佛骨至京城长安与东都洛阳皇宫供养,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当送还舍利时,大量的皇室供佛珍宝便伴随着佛指舍利送入地宫。

  公元874年,唐王朝完成最后一次供奉后,佛指舍利连同数千件唐皇室稀世珍宝一同被封入地宫。

  1987年,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举世仅存的四枚佛指舍利和唐代皇室供奉的121件组金银器、14件首次发现的秘色瓷、数百件丝绸服饰,同时出土的还有20件美轮美奂的琉璃器。这次发现,不仅是20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也是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

  中新社记者: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琉璃有何重要价值?

  任新来:琉璃是中国古代对玻璃的称谓,玻璃是外来语,古代又称“璆琳”“琉琳”“流离”“陆离”“瑠璃”等。其主要原材料是石英砂,加入自然纯碱、草木灰、铅丹等助熔剂,经过高温熔融再成型的非晶态无机物。古代玻璃有两大体系,一类是钠钙玻璃系统,一类是铅钡玻璃系统,西方特别是地中海地区,有较多的自然纯碱,他们生产的玻璃为钠钙玻璃,而中国缺乏自然纯碱,大多以铅丹做助溶剂,生产出来的玻璃多为铅钡玻璃。

  在法门寺地宫出土的20件琉璃器中,有产自地中海东岸的东罗马琉璃器,更有大量产自阿拉伯帝国的伊斯兰琉璃器,还有中国产的一套琉璃器,它们都属于钠钙玻璃系统。

  根据研究,这些琉璃器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这批器物,器型完整、造型优美、制作精良、时代清晰,是中国乃至世界玻璃考古的重大发现。

  在法门寺地宫中出土了一件淡黄色盘口细颈琉璃瓶,高21厘米,腹径16厘米,采用无模吹制成型。瓶身肩部粘贴一道相同颜色的玻璃丝。腹部贴有四排装饰,第一排为8个深蓝色的圆饼形装饰,第二排为6个不规则五角星装饰,第三排为6个莲蕾状的圆饼形装饰,靠近底部的第四排为6个深蓝色水滴形装饰,这些属于玻璃的热加工工艺。其内墨书有残留的“真”“莲”二字,应是寺院原存物,盛放舍利所用。

  玻璃吹制工艺是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发明的,吹制法的发明给玻璃生产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使玻璃器不再是奢侈品,而成为普通人可以使用的日常用品。贴丝和贴花都属于罗马玻璃常用的热加工装饰工艺。东罗马帝国熟练掌握这种工艺,并且特别喜欢在玻璃器皿上缠贴玻璃丝或玻璃花作为装饰。推测这件琉璃瓶为6世纪至7世纪东罗马所生产,这也是地宫琉璃器时代最早的一件。

  法门寺地宫还出土了十三件蓝色琉璃盘和三件直筒琉璃杯,及一件蓝色细颈琉璃瓶,这些都是伊斯兰琉璃器。

  其中,四瓣花纹蓝琉璃盘口径20厘米,高2.3厘米,吹制成型。盘外底心凸起,有铁棒加工痕迹。 盘心正中为正方形方框。方框内为虚实相间的小斜方框,方框外刻四个拱门形状的尖瓣,与中心方框组成四个“米哈拉布”纹样,四个尖瓣内,各刻一朵五瓣枫叶纹,尖瓣之间也饰以植物纹

  刻纹和刻花都属玻璃的冷加工装饰工艺,是伊斯兰玻璃最流行的加工手法。“米哈拉布”是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壁龛”“神龛”。蓝色琉璃盘通体光洁,纹饰华丽优美,制作精良,内涵丰富,是伊斯兰琉璃器的代表之作。

  伊斯兰纹饰最主要的特点是几何纹、植物纹以及后期发展的阿拉伯文字组成的纹饰。伊斯兰纹饰构图非常严谨,具有抽象、规整、均衡、对称、繁密的审美特点,不喜欢留有空白。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六件刻花玻璃盘,都是以植物纹和几何纹为主题,但每件盘子的图案各异。植物纹中有枫叶纹、葡萄纹、花卉、枝条等;几何纹有正方形、圆形、菱形纹、十字纹、三角纹、绳索纹等,植物纹与几何纹有机融合在一起,再加上细密的平行斜线作底纹,组成繁丽的图案,并填充满整个盘底,是伊斯兰琉璃器最显著的特点。

  此外,还出土了一套淡黄色琉璃茶碗茶托,模吹成型。琉璃茶碗高4.9厘米,口径12.5厘米,淡黄绿色,喇叭形口,小平底。琉璃茶托高3.6厘米,盘径13.7厘米,平底深托,下有矮圈足。从器物造型可以看出,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茶器造型。但通过科学检测,琉璃茶碗和茶托为典型钠钙玻璃,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其他伊斯兰琉璃器成分非常一致,也属于植物灰型钠钙玻璃,与中国产的高铅玻璃和钠钙玻璃有很大的区别。

  中新社记者: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琉璃器有何特点?

  任新来:2011年,法门寺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科技考古中心合作,对法门寺地宫出土的20件琉璃器首次进行了无损检测,从检测数据可以看出,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所有琉璃器,包括琉璃茶碗茶托,都具有西方钠钙玻璃的特点,但其中氧化钾和氧化镁的含量与内沙布尔地区出土的伊斯兰玻璃器成分十分接近,而与地中海沿岸的纯碱类钠钙玻璃有明显的区别,是典型的伊斯兰植物灰型钠钙玻璃。

  法门寺出土的伊斯兰玻璃器的器型、纹饰、工艺和化学成分,多可以在伊朗内沙布尔出土的产品中找到参照物,通过研究可以推测,这批伊斯兰玻璃器有可能是从内沙布尔输入中国的一批贡品或商品。内沙布尔是9世纪阿拉伯帝国强盛时期阿拔斯王朝重要的玻璃制造中心之一,也是东西方贸易的商业重镇,内沙布尔的玻璃器传到各国,同时,在内沙布尔,也曾出土了许多中国的瓷器。

  唐代时,阿拉伯海运贸易非常发达,不仅将成品的玻璃器运往国外,也将一些玻璃原料运到国外,在中国扬州也发现了一些西方的玻璃原料。

  公元5世纪,玻璃吹制技术传入中国,隋唐时期,中国的玻璃工匠已熟练掌握这种技术,制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玻璃产品。由此可以推测,法门寺出土的中国传统茶器造型的琉璃茶碗茶托,应是由中国工匠学习西方玻璃制作技术,使用西方的玻璃材料,在中国完成制作的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玻璃茶器具,是古代东西方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结晶。

  中新社记者: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琉璃器何以展现东西方文化交流?

  任新来:唐代是中国古代社会鼎盛时期,地域广阔,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开放包容,丝绸之路十分畅通,造就了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空前繁荣。

  当时唐朝与世界70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和密切往来,伊斯兰教、基督教、波斯祆教先后传入中国。在唐朝,有许多外国人在中国经商和工作。史料记载,仅唐代大食(阿拉伯帝国)使臣来华就多达30余次。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运到了国外,而西方的香料、宝石、玻璃等也运到中国,广受当地欢迎。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法门寺出土的琉璃器,不仅见证了古代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更体现了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互鉴,创新与发展。(完)

  受访者简介:

  任新来,法门寺博物馆原馆长,研究馆员。出版《乾陵与法门寺》《大唐宫廷茶具文化》《丝路物语—法门寺博物馆》等专著,发表论文数十篇。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中国唐史学会会员、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专业硕士导师。

  孩子们周末不回家,跑去看他做手工。王印决定带着他们“开干”。他们曾一起看过一部名为《武士刀传奇》的纪录片,片子里讲,一把武士刀会经过反复锻打,最后的成品有5000多层纹理截面。这个细节打动了一位小男孩,他说,老师,我也想做一把武士刀。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 李振广:一群军火商跑台湾,当然是为了卖武器。实际上在所有的商品当中,武器是利润最大的、最挣钱的,那么这么多美国的军火商跑台湾,就是为了薅台湾的羊毛。当然了,台湾当局在政治上、安全上全面投靠美国,所以需要向美国“交保护费”,那么这些军火商来到台湾,向台湾倾销武器,实际上是台湾当局向美国“交保护费”的一种方式。

  站在当下的十字路口,我们更需要回答:基础研究需要怎样的资助方式,什么是真正的基础研究?“无用”和“有用”间如何平衡、转化?为何中国的基础研究一直缺乏对全人类有影响力的原创性、前瞻性成果?

  根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2022年部门预算》,2022年初,高能所支出总计25.7亿元,其中基本支出4.38亿元,占17.04%;项目支出21.04亿元,占81.80%,也就是说,整个研究所的运营和科研经费中超过80%来自竞争性项目。在理论物理所,2022年的预算也显示,项目支出占比接近70%。

  他指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现在的科研资助体系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立起来,当时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以绩效为导向的资助体系设计是在资源有限情况下,如何让科研经费得到最大化利用,“把钱用在刀刃上”。但在一个推崇竞争和排序的科研支持体系中,最后一定会形成“马太效应”,“已经拿到项目的人越拿越多,少数头部科学家经费充足,但还是不停申请经费”,真正应该得到支持的青年科学家在成长期却可能被边缘化。

  按照王印的说法,水火箭的原理其实跟真正的火箭一致。舱体主要由饮料瓶衔接而成,把水注入“动力舱”,加入高压,在反冲力的作用下,“水火箭”就能快速升空。

刘永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