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装退货率超八成?谁输谁赢

来源: 南方网
2024-06-28 02:42:39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程依伦、张慧琪 实习生 周光正、曾兰淇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程依伦(除署名外)

  进入夏季,电商女装行业的退货率迎来了新的峰值。前不久,某女装商家就在网上吐槽“退货率高达80%”并登上热搜,引发不少同行共鸣。有商家感慨:“今年夏装退货率都快达到90%了,卖十件退九件已经是常态。”还有商家晒出自家商品的退款率:A款,曝光人数210.59万,成交退款率84.38%;B款,曝光人数43.45万,成交退款率93.33%……

  女装退货率有多高?

  快递员收件“收出心理阴影” 有商家卖400单还倒亏2000元

  在手机屏幕上按下“申请售后”按钮前,消费者李女士对她网购的四条裙子进行了认真比对:“都是xs码,没想到一条偏小;都是同样的烧丝花纹,没想到一条那么透,另一条颜色那么重……”最后,李女士只留下了一条质量与尺寸都尚且合适的纯黑色连衣裙,其他三条都申请了退货。而商家那边也很快同意了退货申请,随后一串寄件码从电商平台后台进行分发,发给了快递员小杨,他每天早上9时便开始在海珠区某街道进行上门收件。“早上和傍晚的寄件最多,平时大概一天30件,其中有一大半都是退货单,大部分都是衣服。” 小杨告诉记者,倘若遇到“6·18”这样的节点,退货订单则会翻两三倍。

  “现在大部分消费者退货都选择上门收件,主动前往菜鸟驿站寄件的并不多。”位于海珠区某街道菜鸟驿站的工作人员肖潜告诉记者,“上门收件”这个近两年为便于买家退货而推出的政策,如今却让不少快递小哥直呼“(收件)都要收出心理阴影了”。

  与此同时,对于买家退货有“心理阴影”的还有女装商家和供应商。某线上女装店店主于女士(化名)已经入行十年,既做批发商又开网店的她略显无奈地表示“女装越来越难做”。于女士告诉记者,尽管退货行为在女装市场很正常,但当下这么高的退货率实在让她有些不知所措。“6·18就是发货量也大,退货量也大。”往往她这头刚将一件衣服打包进快递袋,那头就收到好几个退货的包裹,她只能熟练地打开退货包裹,拿出衣服,用粘毛筒反复在衣服上划过,然后将其扔进自己带来的编织袋里,这些退回来的衣服随后还要送去重新熨烫包装。记者见到,才二十分钟不到,她的编织袋里就装满了消费者退回来的衣服。

  于女士主要经营女士连衣裙和小开衫等品类,她表示,前几年50%的退货率属于正常现象。“一般我们只要做到40%的退货率,就能有不错的利润了。”但现在,退货率达到80%甚至更高的情况于女士都遇到过。以上个月为例,她总共发出400单快递,但最后结算时却发现自己还倒亏2000元。“因为退货率意味着各种成本支出叠加,像是库存、物流、运费险、人力、推广流量等成本都会随之发生变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于女士称,如今每看到一长串刚打出来的快递邮寄单,她心里不免都有些担忧,因为眼下寄出去一批衣服,也意味着不久后就有一批要被退回来。“可能400单里最终我只成功卖了100件,但就是因为不断有人退货又重新发货,100件衣服愣是卖出了500件的工作量。”

  消费者为何频频退货?

  商家控成本致“货不对板” 延长预售期影响购物体验

  不管是哪个电商平台,女装类目的退货率都能达到60%~80%,有的甚至超过90%。为何退货率如此之高?对此,消费者和商家给出了他们的看法。

  李女士的丈夫日常也会通过电商平台购买衣服,但他表示自己很少退货。对此李女士表示:“尽管女装中也有不少特价或低价商品,但如果想挑选到质量和款式都不错的女装,价格通常会比男装更高,所以我在挑选时自然会更慎重一些。” 她坦言,像现在“买四件最后只留一件”几乎是她网购衣服的常态。“实际上,我们退货的大部分原因都是跟商品本身有关,比如色差、布料质量、款式设计货不对板等。”

  从事时尚行业的林女士(化名)同样认为,“购入的商品不符合预期”是不少消费者退货的原因。“现在一些商家的风气就是市场流行什么就做什么,比如前阵子流行鲨鱼裤、运动服饰,现在流行新中式、马面裙、香云纱等。但一件好的产品,其设计、制版和生产周期都是很长的,像马面裙、香云纱等对面料也很讲究,所以这些产品的成本会很高。但有的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就不惜降低成本,以次充好。”

  林女士表示,如果按照服装行业比较良心的“4倍率”来算 ,一件售价200元的衣服,其成本必须低于50元才能保证不赔本。“但现在行业内卷,只有价格越低才能获得越多曝光,为了增加曝光率,商家就只能不断地缩减设计和面料成本,拍宣传照则是怎么好看怎么来,那么消费者拿到手之后自然会认为货不对板。”

  此外,为了减缓库存压力,不少商家会选择延长预售期,比如从一开始的一周延长到如今的近一个月。“现在不少女装商家都只先生产订单数量的20%。” 林女士透露,“这体现在消费者身上就是,可能第三批消费者收到的是第一批和第二批退回来的货。”

  商家主打“时间差”减缓了库存压力,但对消费者而言,购物体验就大打折扣了。如发货慢、发错货甚至商品存在污渍的情况越来越常见。在社交媒体上就有不少网友吐槽“超长预售期”带来的困扰:“春天买的衣服,过了一个月还没发货,等衣服发来已经是夏天了,根本穿不上。”“寄过来的衣服领口上有粉底液,上面还有一股火锅味”……由于发货周期太长,也会有消费者因为“不想再等”而选择退货。

  在多个平台上都有店铺的女装商家庄女士认为,消费心态的变化也容易提高退货率。“比如像我的电商平台退货率就比短视频平台小一些。因为短视频平台直播间娱乐性质较强,有的人会冲动消费,等到发货前才突然冷静下来申请退款;而在传统电商平台上,消费者往往是有明确需求之后再去搜索商品,冲动消费比较少,退货率也相对低一些。”

  难以忽视的平台规则:

  “7天无理由”“运费险”“先用后付” 讨好买家却苦了卖家

  除了商家和消费者,电商平台设置的“配备运费险”“7天无理由退货”“先用后付”甚至是“一键比价”“满减”等一系列看似利好消费者、帮商家促销的举措,在不少商家看来,也是导致现阶段女装退货率一路飙升的重要原因,在这些平台规则的“加持”下,使得不少女装网店成了一个个“网络试衣间”。

  长期上门收退货件的快递员小杨也收出了心得:“现在很多商家都会给买家购买运费险,退货几乎是零成本的。所以哪怕看到有的人一个月退三四次货,或者是一次性退五六件衣服,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

  还有一些消费者则发现,用了平台规则也不都是“利好”。据记者了解,由于电商平台对商品定价往往没有限制,有的商家会在原售价的基础上翻3~4倍,然后再打5折,这样平台会因为该产品优惠力度大而让其得到更多的曝光,这也导致消费者前后比价发现“套路”后提出退款的情况时有发生。市民王女士之前就碰到过类似情况:某商品页面上写着“年中大促”,原本以为会是“最低价”,但等她买完后几天发现该商品又降价了,王女士于是要求商家退差价,但对方表示店铺价格没变,是她用了平台折扣券导致的价差,她只好退货退款后重新购买。

  记者随后前往沙河、十三行等服装批发市场采访,不少商家也表示,高退货率的背后,与一些平台为追求流量而在规则上“讨好”消费者有直接关联。

  “姐妹们,咱们这件新中式先下单,买回去试试,不好看都可以退,试穿半个月都没有关系……”商家莫女士(化名)眉头紧皱看着屏幕里一位主播正在卖力吆喝衣服。她表示:“穿了半个月之后怎么还能退?这些主播只想着多卖点货,但最后的售后还得是我们店家来承担。”然而,在莫女士这里“不接受退货”的商品,到了平台那里却常常“同意退货”。莫女士点开她在某平台的店铺后台,其中一则退货信息显示,5月10日买家将在莫女士店里买的衣服签收,到6月16日申请退货退款,将近一个多月的跨度让莫女士觉得超出了售后范围,她驳回该申请,但后续买家申请平台介入,平台最后判定“同意退货”。“我们做女装的在平台里面真的挺卑微。” 莫女士说。

  对此于女士也深有体会。买家购买了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衣服,吊牌被剪掉,还有明显的穿着痕迹,但最后平台仍能为其成功退货退款,这种情况她遇到不止一次。

  来自湖北的女装网店店主陈女士(化名)上个月还遭遇了利用平台规则“薅羊毛”的消费者。一位买家一次性在她店里购入39套运动套装,但在收货后不久就申请退货退款,而当买家将退货包裹的快递单号上传到系统时,平台就会先行把货款垫付给买家,但这个规则对卖方来说就存在不小风险。

  陈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收到货后都傻眼了,她无论怎么清点,退回来的服装都只有29套,剩下的10套“不翼而飞”。陈女士向平台发起申诉,但买家一口咬定自己发出的是39件,因此平台又反过来要求陈女士提供证据。“现在买家说什么,平台往往都选择相信,到我们商家这里就要举证。” 陈女士随后报警,但警方称这属于经济民事纠纷,不予立案。最终这笔订单她不仅没赚到钱,还亏了200多元的运费险以及10套衣服。

  此外,各平台上的“一键比价”规则也进一步迫使店主们加入价格大战。一位服装商家赵先生指出,有的电商平台还处在“拉新人”阶段,而低价、折扣力度大的商品更容易得到流量。“成本在商家身上,但衣服却要比低价,所以最后大家只能都在材料那里压缩成本,导致商家越卖越亏,消费者收到的衣服质量也越来越差,进而导致退货,两败俱伤。”

  高退货率下的“内卷”“爆雷” 商家呼吁打击“强制运费险”

  一方面是商家“疯狂”压成本导致利润变薄,另一方面是平台规则不断“讨好”消费者,凡此种种也导致女装行业越来越“卷”。

  而今年与电商“年中大促”一起到来的,还有女装行业内接连不断传来的“爆雷”信息:上月中旬,某电商平台女装头部店铺因卷款3500万元、拖欠300多家供应商货款“跑路”,被警方介入调查。

  据了解,该店铺此前位居某平台女装店铺榜前三,月销量超90万件,其服装定价低廉,进货价30元的衣服直播间里有时只卖20多元,并且“包邮、送运费险”。该店铺此前通过这种模式吸引了超550万粉丝,但因盈利少、退货多,最终还是造成库存积压,导致资金链断裂。

  在采访中,沙河服装批发市场的供应商们也对此类模式表示担忧。“我们和店铺的交易模式是他们来我们这边下单订货,签订合同后一般也不会找我们退货。在拿到店铺订单后,他们确定要卖多少,我们就多备一些货以便供应。但如果平台上退货太多,我们这边又备了一些货,那么商家肯定库存就多,损失也大。”一位供应商告诉记者。

  此次“爆雷”也让更多人关注到行业的“旋涡”。6月13日,某女装品牌创始人方先生就发表了一篇题为《呼吁有关部门介入打击“强制运费险”》的文章,他算了这样一笔账:“服装行业一笔退货订单,在没有收益情况下要付出成本约15元,等于商家的广告费,包装物料、快递费的投入直接打水漂。如果按照销售额1000万元,客单200元,保守算40%退货,损失成本高达30万元以上,连带成本每月损失过百万元。”

  随后,“电商平台应不应该强制运费险”“运费险成了服装品牌的电商之痛”等话题也登上热搜。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既定行业规则下,“调整版型”“降低次品率”是女装供应商和商家为数不多能够降低退货率的举措。一位商家感叹道:“在平台规则改变之前,商家目前能做的很有限,一方面只能在成本、品质、流转效率之间寻求黄金分割点;另一方面就是走品牌化发展路线,锁定品牌目标客群。”

  <strong>非洲黑犀和伊朗犀起源于中国</strong>

  <strong>苏剑:</strong>改善营商环境和大力提振信心,二者是因果关系。中国民营企业在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这个信心主要还是民营企业信心。民营企业如果信心不足,不论从投资方面、运营方面,还是从就业方面,对中国经济来说都是不利因素。也就是说,要让经济有活力,就得要让民营企业有活力。要让民企有活力,就要提供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保证他们的知识产权、一般财产权利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加强依法治国,用法律的形式来维护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保护包括企业家在内所有人的产权,为其提供一个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这是保持企业活力的重要前提。

  可以说,《流浪地球2》里的三条线,都存在着“父爱”的影子:周喆直(李雪健饰)对于郝晓晞(朱颜曼滋饰)的一路栽培和鼓励,让她十几年后成为独当一面的外交领袖;人工智能科学家图恒宇(刘德华饰)出于对女儿丫丫的深爱不舍,客观上促成了“数字生命”的真正成型。与吴京、李雪健这两条线的平铺直叙相比,刘德华的“自私”才是《流浪地球2》最大的野心所在,因为其再次触及到电脑VS人类的经典科幻悖论——人类既要依靠电脑强大的算力,又要想办法提防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智能喧宾夺主、掌控文明。《银翼杀手》《终结者》《黑客帝国》等等,这些经典科幻前作都曾探讨过文明和生命的存在形式,生化人、天网、缸中之脑、赛博朋克等概念也早已深入人心;就连《流浪地球2》无处不在的红点摄像头,也在《2001太空漫游》《瓦力》中多次出现,与其说是导演在致敬,不如说这是科幻跳不过的永恒母题。

  通过与当地客户和经销商的紧急协调,目前,已有多台徐工挖掘机、起重机、装载机等设备,响应该国政府相关机构,被统一调配至灾区。在地震发生后的短短几个小时内,徐工集团紧急筹措大批应急援助物资,并分发至灾区。此外,该公司已与中国多个救援队伍取得联系,并主动协调资源、提供信息,尽力为救援队提供服务保障。

  32尊金色留声机,碧昂斯加冕

  截至目前,发生在土、叙的强烈地震,已造成叙利亚3000多人遇难,伤者更是不计其数。

吴维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